古代發配罪犯,來回幾千里路,為什麼很多衙役卻爭搶著去押送?

在我國古代的法律裡,存在一項特殊的刑罰,雖說不會拿走罪犯的性命,但罪犯需要承受很長時間上,心理與肉體上的雙重打擊,在很多影視劇集裡,這一刑罰的出鏡率很高,那便是發配,把罪犯押到邊緣的地區服勞役,一生不可以返回故鄉,例如在清宮劇裡的發配寧古塔等等。

古代發配罪犯,來回幾千里路,為什麼很多衙役卻爭搶著去押送?

值得主意的是,被髮配的地點大都是遠離繁地區的邊關,比如滄州等,明朝時期大都是雲貴地區,清朝是東北的寧古塔,它們的共同特點便是偏遠,來回需要幾千里路。我們都知道,在古代沒有發達的交通,犯人需要步行走到流放地,還得戴著枷鎖,很是艱辛。

古代發配罪犯,來回幾千里路,為什麼很多衙役卻爭搶著去押送?

在押送犯人的時候,大多數需要兩名衙役押送,雖說他們不需要戴枷鎖,但都是得步行,風餐露宿等等。這確實是一項苦差事,一般來講不會有人願意主動去做,其實相反,在古代,實際上押送犯人可謂是一個肥差事,很多衙役都會爭搶著去做,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這樣衙役的工作實際上是特別辛苦的,不但要抓捕逃犯,還得在衙門裡做苦力,衙役是古代衙門裡最底層,也沒多少工資的人,一年才賺幾兩銀子。

古代發配罪犯,來回幾千里路,為什麼很多衙役卻爭搶著去押送?

因此對那些有好處的差事,衙役肯定不會拒絕。押送犯人,雖說會長途跋涉,但好處多多,那些犯人的家屬為了讓犯人少受些罪,在就會給衙役報酬,這要比衙役的工資高。

古代發配罪犯,來回幾千里路,為什麼很多衙役卻爭搶著去押送?

若是罪犯家裡很有錢的話,剛好了,甚至於會打點好這一路的行程,馬車,客棧,飯菜等等,這比起在衙門裡做事來,舒服很多,由此可見,利大於弊,因此衙門們通常喜歡去押送犯人。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