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赫那拉氏與蒙古的淵源,和對愛新覺羅的詛咒

葉赫那拉氏因誕育了皇太極,成為清朝最為尊貴的開國皇后。葉赫那拉氏因慈禧太后而被世人熟知並記憶深刻。

在東北遼闊的土地上,生活著眾多的少數民族,女真也在其中。到明朝時,女真分為建州、海西和野人三部分。 明永樂元年(1403),明政府在綏芬河流域設定建州衛,後來又任命努爾哈赤的先祖猛哥帖木兒為建州左衛都指揮使。兩衛輾轉遷徙,都遷到了以今新賓老城為中心的地方,後又分出了建州右衛,這樣就形成了建州衛、建州左衛和建州右衛。

葉赫是海西四部之一, 葉赫的地理位置應該在今天的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東南部,是著名民俗風景旅遊。如果來一次尋根之旅,葉赫不是滿姓而是蒙古姓,葉赫先世姓土默特氏,是蒙古人,後來滅掉扈倫納拉部,改姓葉赫,建立葉赫國,葉赫在蒙語中是偉大的意思。葉赫那拉是太陽的意思(愛新覺羅是金子)。明朝,葉赫的兩個後裔清佳努和揚吉努為首領,他們依險築城,稱雄於海西女真。 由於長期共處和交流,葉赫與建州在語言、服飾等方面基本相同。 明萬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努爾哈赤攻下了葉赫城,葉赫首領金臺石被捉。據說,金臺石臨死時大喊:就算我葉赫那拉只剩下一個女人,也要滅愛新覺羅,討回血債!

也許以這個傳說為藍本,傳出了清廷宮中后妃不選葉赫的祖制。300多年前傳說在修建鳳凰樓挖舊房基時,曾發現了一塊古碑,上面刻著八個令人觸目的大字:“滅大清者葉赫那拉”。 因為這塊古碑的發現,皇太極規定,清廷歷代皇帝不得再以葉赫家族之女為妃,更不可封為皇后。這個規定一直流傳了多年。這也是為什麼慈禧最初進宮時受阻。

不過,不可思議的是,清朝最終確實亡於葉赫那拉氏之手。慈禧太后姓葉赫那拉氏,由於她的保守和固執加速了清朝的滅亡。最終簽署清帝退位條約的就是慈禧太后的侄女——隆裕皇太后,也姓葉赫那拉。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