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元買下神秘"東坡肉"奇石,竟是臺北故宮鎮館之寶"姐妹石"

好了今天就給大家介紹的這,喜歡小編的歡迎點贊關注評論喲。祝您身體健康,吃嘛嘛香!回見。

如果有什麼不足之處,還希望大家指出來,小編好認真改善

2009年9月,河北人於先生到內蒙出差,閒暇之時便去逛了當地的奇石廣場。突然,他停住了腳步!

隨後,他花費1萬塊買地攤上的一塊“大肥肉”石頭,接下來,神奇的事情即將發生……

這位於先生,其實是位奇石收藏愛好者。因此,當他第一眼看到地攤上的這塊“大肥肉”時,便已經心裡狂跳了幾下!

“太像了!簡直一模一樣!”於先生自言自語,同時也仔細端詳起這個奇怪的大石頭。

這塊石頭大小和豆腐塊差不多,是一塊六面可觀賞的肉形瑪瑙石。最令人驚豔的是,這塊瑪瑙石的外觀居然和“東坡肘子”一模一樣!

一萬元買下神秘"東坡肉"奇石,竟是臺北故宮鎮館之寶"姐妹石"

瑪瑙石的上層肉皮呈焦黃色,層次分明;皮下的脂肪層潔白細膩,如白玉凝脂;瘦肉部分質地鮮嫩,色澤紅潤。尤其令人驚訝的是,肉皮上的毛孔紋都清晰平滑、排列有序,與豬肉真皮毛孔如出一轍!

內蒙古阿拉善地區自古以來就出產奇石,於先生也是瞭解這一點才會來奇石廣場的。令他沒想到的是,自己居然能遇到這樣一塊“東坡肉”。

於是,在他與賣家多方交涉,軟磨硬泡之下,最終以1萬元的價格買走了這塊石頭。

說到“肉形石”,可能大家第一時間便會想起如今臺北故宮博物館的三大鎮館之寶之一的“東坡肉”奇石。

於先生買下的這塊“大肥肉”,經過他多次的研究追根溯源,最終得出的結論更是令人震驚!

這塊“大肥肉”居然和臺北故宮的那一塊是“姐妹石”!

國內相關的專家認為,兩塊肉形石有幾處非常相似之處:其一是形狀很相似,外形都酷似紅燒肉;其二是石質相同,都是瑪瑙質礦石。

於先生的這塊石頭,成分為隱晶質結構石英岩石礦物,為瑪瑙原石;臺北的那塊石頭,為瑪瑙質玉髓,兩塊肉形石化學成分完全一樣,都是二氧化矽。

另外,說兩塊遠隔千山萬水的石頭是“姐妹石”,還有另一個更為巧合的原因。

一萬元買下神秘"東坡肉"奇石,竟是臺北故宮鎮館之寶"姐妹石"

原來,於先生的這塊“肉形石”在業內引起轟動,被專家估值1。2億;在這期間,為了弄清楚石頭的來龍去脈,一行人在阿拉善當地進行走訪。

根據史料記載,內蒙古阿拉善地區素來盛產瑪瑙等奇石,但是開採特權卻僅限於王府,一般平民百姓不得觸碰!

清朝時期,每年的臘月二十三之前,阿拉善王府必須向朝廷進貢,瑪瑙石、水晶等便是其中之一,這個制度一直保留到民國時期。

如今身在臺北故宮的那一塊“紅燒肉”肉形石,便是當年由阿拉善旗的王府的第二代王爺阿寶進貢給皇帝的貢品!

那麼,於先生的這一塊“肉形石”又是什麼來路呢?

當年,這塊“肉形石”被帶到了阿拉善王府的末代格格91歲高齡的塔祉華(阿拉善親王達理札雅的妹妹、清皇室載濤的外孫女)面前。

老人一眼便認出了這塊石頭,她的眼中泛著淚光,講述著這塊石頭的故事!

一萬元買下神秘"東坡肉"奇石,竟是臺北故宮鎮館之寶"姐妹石"

原來,這塊“肉形石”正是當年阿拉善王府之物,是她的哥哥收藏的心愛之物!

1947年,老人的三哥(達穆林旺楚克)逃亡臺灣的時候,一度想帶著這塊寶貝一起走。不過,由於其三姨太迷信“石沉大海”的不好兆頭,怕路上不順利,便死活不讓帶著這塊“石頭”離開……

誰曾想到,幾十年過去了,這塊王爺的心愛之物,居然出現在了奇石廣場,並被於先生買下……

其中曲折,已然無法追查,奇石現身,卻已經換了主人……

因此,這兩塊“肉形石”都是出自阿拉善王府,不過一塊經過精心人工加工後進貢給了朝廷,另一塊留在了王爺身邊,它們確實是“親姐妹”!

為了進一步證實這兩塊“姊妹石”的親情關係,於先生專程赴臺灣參觀了臺北故宮博物院所收藏的肉形石,同臺北故宮專家進行了交流和探討,並查閱了有關肉形石的資料。

經有關專家鑑定,與臺北故宮博物院所收藏的肉形石相比,於先生收藏的肉形石在體積、層次、色澤等方面,更勝一籌,且沒有任何人為加工的痕跡。

而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肉形石的毛孔,是工匠雕刻而成的。如果說這兩塊肉形石是“姊妹石”的話,於先生收藏的這塊肉形石可能更勝一籌……

如今,於先生在張家口市創辦了“中華第一肉石館”,這件珍貴的“東坡肘子”肉形石便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鎮館之寶!

一段曲折的“奇石偶遇記”就這樣落下了帷幕!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