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龍城遺址博物院有對母子講解員,兒子是媽媽“師兄”

盤龍城遺址博物院有對母子講解員,兒子是媽媽“師兄”

“兒子講解員”尹天一(左二)為遊客講解。長江日報記者艾晨光 攝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2月10日訊

“兒子義務講解一小時,媽媽再‘接棒上崗’,這對母子志願者的生動講解讓館內的文物都‘活’了起來。”2月6日,家住東西湖區的吳女士在盤龍城遺址博物院參觀時,先是被一名小學生的講解折服,後來發現這名小學生的媽媽也在館內當志願者。吳女士為母子倆的行為點贊,同時向長江日報記者報料:不知這對母子講解員有怎樣的故事?

“這個講解員小朋友還懂得趣味互動,真不錯!”

2月9日上午,記者來到盤龍城遺址博物院,見到了這對母子志願者。

小朋友名叫尹天一,是武昌實驗小學東湖國際校區六(2)班學生,他的媽媽胡婧是武漢市某律所律師。母子倆目前都是盤龍城遺址博物院志願者講解員。

9日上午10時,在盤龍城遺址博物院二號展廳,記者見到尹天一身穿紅馬甲,戴著耳麥,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為遊客介紹文物銅面具。他還向大家提問:“看到這副面具,你能聯想到什麼?”遊客尹先生脫口而出:“三星堆!”其他遊客紛紛點頭。“對,在藝術特徵上,這副銅面具與三星堆的青銅面具存在著共同點。”遊客們忙問:“這種現象說明了什麼?”尹天一指著館內的多件文物說:“除了這副銅面具,盤龍城出土的銅尊、銅罍、玉琮等都有三星堆的‘親戚’,這證明了古蜀文明和中原王朝有著密切的聯絡。”

遊客吳女士告訴記者,她去過很多博物館,大都是聽成人講解,孩子講解的並不多見。“這個講解員小朋友還懂得趣味互動,真不錯!”

盤龍城遺址博物院有對母子講解員,兒子是媽媽“師兄”

媽媽胡婧為遊客講解館內文物。長江日報記者艾晨光 攝

據盤龍城遺址博物院志願者團隊負責人白雪介紹,正月初一到初六,尹天一和媽媽胡婧每天早上從武昌家中出發,開車40分鐘到達,9時30分開始工作,下午5時下班。兩人每天各講解兩場,總是兒子先講一個小時,媽媽再接棒。媽媽胡婧告訴記者:“春節期間大多是父母帶著孩子來參觀,每天至少要接待4批參觀者。”

比媽媽早兩年做志願者講解員,兒子成“師兄”

尹天一從小喜歡歷史人文知識,早在小學二年級時,他就報名參加了湖北省博物館“小小講解員”活動。2019年,盤龍城遺址博物院面向社會招募志願者,胡婧第一時間為兒子報了名。面試的時候,尹天一被面試官一眼相中,成功進入到考核階段。

尹天一告訴記者,考核涉及的兩份講解詞加起來有1萬多字,資訊量巨大,需要熟練地背誦下來。“遇到疑難知識點,博物院的老師會幫我解惑。比如,講解詞裡涉及的專業術語和歷史背景,宋若虹老師花了兩週時間,專門把註解和配圖整理在文件裡發給我;基本陳列館第三個展館的內容包含了文化政治生活的多個層面,不容易講解清楚,徐軼老師為我梳理了內在的邏輯,還親自為我示範。”

博物院志願者團隊負責人白雪透露,由於三個展廳和一個遺址區的講解任務比較重,當初館方考慮給尹天一“減壓”,讓他先把四個鎮館之寶講清楚。“沒想到尹天一堅持要和大人們講解同樣多的內容,而且在講解詞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適當的延伸,態度非常認真。”

尹天一分別於2019年和2021年通過了博物院遺址區講解、基本陳列區講解的考核,上崗後就利用寒暑假和法定節假日到博物院義務講解。胡婧看見兒子如此努力,也想成為一名講解員。2021年,她報名參加了博物院第二批志願者招募,如願透過考核。她說:“兒子是第一批志願者講解員,現在變成了我的師兄。他的一些中肯建議,我會認真消化。”

春節期間上崗,母子二人在家互相監督背講解詞,然後互相提問。一家人為此還特意提前吃團年飯,給長輩們拜了年。

(採寫:長江日報記者楊楓 艾晨光 通訊員李季 向紅平)

【實習編輯:汪宇瑾】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