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民宅:旬邑縣唐家民俗博物館

在咸陽市旬邑縣城東北7公里處的唐家村,儲存著兩座精美的院落,因為曾經是唐家的民宅,所以它被稱為“唐家大院”。1992年4月20日,這裡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唐家民宅:旬邑縣唐家民俗博物館

2019年7月13日,遊覽完馬欄革命舊址和紀念館,我和家人來到旬邑的唐家民宅,參觀了這裡的唐家民俗博物館。唐氏家族是清代晚期當地的豪紳,原本有87座院落,現在只剩下5座,其中2座儲存完好,其他3座破壞嚴重。

1958年,經過陝西省人民委員會的批准,將這兩座院落設立為“唐家地主莊園博物館”。後來,經過多次更名,1988年正式改名為“旬邑縣唐家民俗博物館”。

唐家民宅:旬邑縣唐家民俗博物館

大約下午四點多,趕到唐家大院時,這裡竟然大門緊鎖,難道不對外開放嗎?繞到旁邊,看到入口,憑藉文博單位的工作證,免費進入了這座博物館。

整個建築坐東朝西,兩座院落南北相鄰,中間有多條通道連線,佈局和風格基本一致,磚木結構,硬山灰瓦。沿中軸線,自西向東,有前、後兩院,依次為前廳、中廳和後樓,兩側的左右廂房,現在都成為展館。

前院由前廳、廂房和中廳組成,前廳房有上、下兩層,為僕役平時住的地方。中廳高居前院的核心位置,用於家庭議事和接待客人;後院由廂房和後樓組成,後樓也被稱為“繡樓”,乃女眷們居住的地方,上下兩層,高大漂亮。另外,前院廂房是晚輩的住處,後院廂房是長輩的住處,等級分明,佈局嚴謹。

北側前院

唐家民宅:旬邑縣唐家民俗博物館

北側後院

唐家民宅:旬邑縣唐家民俗博物館

南側前院

唐家民宅:旬邑縣唐家民俗博物館

南側後院

唐家民宅:旬邑縣唐家民俗博物館

如今,作為旬邑縣唐家民俗博物館的所在地,這裡的前廳、中廳、後樓和左右兩側的廂房,均被改造成為博物館的展廳,透過圖片、文字和場景復原,展現了唐家的發展歷史和旬邑縣的民間習俗。

在北側院落的中廳裡,展現了曾經主人等待賓客的景象,廳堂上方懸掛著巨大的匾額,背景的屏風上描繪有梅、蘭、竹、菊的形象,主人端坐在桌子旁邊的靠椅上,等待著尊貴的賓客到來。

在其他的廳堂裡,還復原了結婚和祝壽的喜慶場景,讓每一位遊客都能感受到這裡的祥和之氣。在大紅色的雙喜前,新郎官正在掀起新娘的紅蓋頭;在大寫的“壽”字前,擺放著一盤子壽桃。

靜候賓客

結婚

祝壽

唐家民宅:旬邑縣唐家民俗博物館

整個院落的建築,融合北方四合院和蘇杭園林藝術的風格,擁有大量的磚雕、木雕和石雕,號稱“三雕”藝術。其中,建築表面的磚雕尤為精彩,圖案細膩,生動優美。

這些磚雕圖案以吉祥紋樣、傳說故事、二十四孝等題材為主,裝飾在建築兩端外側的牆壁之上。南側院落的《富貴長壽圖》,下方雕刻一塊壽石,旁邊的牡丹花盛開,兩隻綬帶鳥落在枝頭;北側院落的《八駿圖》,描繪了周穆王的八匹駿馬,名字分別叫驊騮、綠耳、赤驥、白義、渠黃、逾輪、盜驪、山子,表達主人“志在四方”的意趣。

精美的磚雕

唐家民宅:旬邑縣唐家民俗博物館

富貴長壽圖

唐家民宅:旬邑縣唐家民俗博物館

八駿圖

唐家民宅:旬邑縣唐家民俗博物館

唐家以農為本,以商興家,商號遍及國內十三省。從清代道光年間起,唐家開始大興土木,修建豪宅,歷經43年。據說,最多的時候,曾經有3000餘名工匠,房屋眾多,極盡奢華。同治年間,發生“回民起義”,家業一蹶不振,唐家逐漸敗落。

目前,唐家大院正在打造“秦商文化”旅遊景區,依託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和歷史人文資源,兼顧文物保護、環境保護與資源利用,形成旬邑縣一張嶄新的旅遊名片。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