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劇院的“試驗場”,上海大劇院小劇場自帶黑科技歸來

檸檬黃、玫瑰粉、熒光橙、深海藍、髒髒粉……上海大劇院的五樓如今煥然一新,用五個顏色的色塊劃分出不同功能區,元氣滿滿,分外時尚。

往裡走,五樓深處還藏著一座小劇場。經過一年多的改造,11月4日,小劇場自帶黑科技,重新歸來,並更名為“NewBox演藝新空間”。

與此同時,11月19日-21日,為這個劇場量身打造的首臺駐場演出“搖滾玖拾度”音樂會,即將登場。

智慧劇院的“試驗場”,上海大劇院小劇場自帶黑科技歸來

NewBox內景

智慧劇院的“試驗場”

上海大劇院早有建設智慧劇院的想法,而小劇場的升級改造,承擔著“試驗場”的角色。

這裡原本是一個“黑匣子”劇場,常常上演“小而美”的戲劇作品,最後的封箱戲是首屆“小劇場國際戲劇演出季”。經過一年多的改造,小劇場以NewBox的新身份迴歸:不只是戲劇,未來,這裡還可以支援民樂、爵士樂、脫口秀、高畫質放映等豐富多元的演出型別。

據瞭解,NewBox的表演面積達140餘平方米,觀眾坐席最多可設258個座位,舞臺機械方面擁有36根吊杆、190個音箱。

在國內的同類型劇場內裡,NewBox擁有多個創新:它配備了“四維全息聲”音響系統,能夠適應不同型別演出的聲場要求;它設定了“標準化格柵運走軌道”,應用於智慧吊掛系統,可以滿足舞臺、燈光、音箱位置可變的實際使用;它還有另一項黑科技“實時動捕摳像模組”,可以實時地、精細地記錄舞臺表演,而演員無需額外佩戴儀器,儲存的演出內容可以為後續的復演打下基礎。

“老劇場的吊杆都是固定的,固定就會有侷限,而技術應該給藝術家提供更多空間,最好是任何地方都能掛東西,創作起來就不受任何限制。”原浙江舞臺設計研究院院長俞健坐鎮現場,向大家解釋何為“標準化格柵運走軌道”,“新裝的這套吊杆,功能更強大,除了可以升降,還可以移動,還可以旋轉,整個舞臺上空都沒有死角,想放哪裡就放哪裡。”

外觀設計上,NewBox的內部保留了黑灰色調,呼應原本“黑匣子”的定位;同時,後臺區域拆除吊頂,不僅方便運輸舞美佈景,也拓寬了演員的休息區,從演前化妝到服裝燙熨都可以在後臺區域完成。

智慧劇院的“試驗場”,上海大劇院小劇場自帶黑科技歸來

現場觀眾在NewBox裡蒙上黑色眼罩聽聲音

新人和新作萌芽的搖籃

11月4日,NewBox開啟大門,迎來解鎖舞臺秘密的首批觀眾。

一段“劇院魅音”先聲奪人,觀眾用黑色眼罩蒙著眼睛聽聲音;MR精編版崑曲《浮生六記》片段亦真亦幻,讓人見識了MR技術(MixedReality混合現實)和實時動捕技術的結合;小提琴家王之炅領銜的時代三重奏,獻上德沃夏克三重奏《Terzetto》片段,讓人體驗到全息聲電子聲罩的身臨其境之感;音樂劇演員吳俊鵬、張沁丹演唱了《阿依達》片段,實現了“音隨人動”,突破了傳統的鏡框式觀演模式,模糊了舞臺和觀眾席的界限。

有了黑科技加持,NewBox讓人大開眼界。解秘之後,NewBox釋出了首個駐場演出計劃——NewBox音樂劇Gala。

這個計劃由上海大劇院創制中心推出,旨在發現新聲、培育新作,利用多年來累積的演藝資源,為新人提供舞臺,為新作提供實驗場。而在Gala等演出形式之外,NewBox還可以承載劇本誦讀、唱作表演工作坊、片段展示,成為新作萌芽的搖籃。

作為NewBox音樂劇Gala的首臺演出,“搖滾玖拾度”音樂會將於11月下旬登場。屆時,張沁丹、吳俊鵬、葉嘉雯、杜雅一、尹智博等音樂劇新聲,將演唱《吉屋出租》《近乎正常》《搖滾年代》《萬世巨星》等音樂劇中的熱門曲目,秀一臺潮範十足的搖滾音樂會。

“新東西總得搞搞新意思,高科技跟藝術的結合可能會需要比較長的磨合,但總比不做要好,技術工作者和文藝工作者一起‘腦力風暴’,賦予這個新空間更好玩的可能性,才能為舞臺表演開創更多元的新模式。”作為當天活動的主持人,上海大學音樂學院院長王勇的這段話,讓在座者深感共鳴。

智慧劇院的“試驗場”,上海大劇院小劇場自帶黑科技歸來

通往NewBox的通道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