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巴特爾:讓草原更綠 牧民生活更好

廷·巴特爾:讓草原更綠 牧民生活更好

廷·巴特爾和妻子在示範牧場。白嘎麗攝

“國家對草原牧區實行的生態補償制度,是一種生態建設投入、民生投入,應該堅持不懈。”

——廷·巴特爾

今年57歲的廷·巴特爾,在草原紮根已經38年。他1955年出生於內蒙古呼和浩特,這一年父親廷懋被新中國授予少將軍銜。1974年,高中畢業的廷·巴特爾插隊來到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薩如拉圖亞嘎查。知青大返城時,廷懋出任內蒙古軍區政委、自治區黨委第二書記。廷·巴特爾把回城的指標一次次拱手相讓,最後他一個人留在了草原。後來,廷·巴特爾與當地牧民姑娘相戀、結婚,最終紮根草原。

“我最大的願望,就是讓草原更綠,牧民生活更好。”如今已是薩如拉圖亞嘎查党支書的廷·巴特爾對記者說,“我最大的擔憂就是草原退化,生態惡化,牧民失去祖祖輩輩生活的家園。”

2000年開始,嘎查“壓羊養牛”,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嘎查32萬畝草場已圍欄31萬畝,佔總面積的96%,草場植被覆蓋度由2001年的22%提高到38%,草產量由2001年每畝25公斤提高到現在的55公斤。現在,雖然牲畜頭數由2001年的2萬多頭只減到了現在的4800多頭只,但牧民的人均收入反而逐年上升,由2001年的2098元增加到現在的1。5萬元。

為了保護草原,牧民收入增長緩慢。廷·巴特爾在上級部門的支援下,先後建起5個生態養魚塘,10個牧家遊,新增收入50多萬元。

透過把集體母畜承包給牧戶,先後使24戶貧困戶脫貧。把20戶在渾善達克沙地裡生活的牧戶遷移出來,在靠路靠水的地方建起了牧民定居點。

廷·巴特爾帶領牧民改善居住條件。他自己設計圖紙,給房子安裝上下水管道、暖氣、光纜。記者在這裡的牧民家裡看到,家家都有暖氣、太陽能熱水器、抽水馬桶、寬頻電腦、裝有遙控門的車庫。新建了嘎查活動室,建固定和便捷式廁所18處,在重要景區和重點位置建設垃圾箱27個;籌建了2萬元貧困大學生救助金,對嘎查貧困戶學生進行補貼,並對考入大學的牧民子女一次性補貼1000元。組織開展了“十星級文明小康戶”、“先進文化牧戶”和“綜治模範戶”等活動,目前,全嘎查的文明戶已達到72戶,佔總戶數的85%以上。“我的理想是讓牧民們感受到他們的生活不比城市差。”廷·巴特爾說。

廷·巴特爾家的大院裡,有一塊醒目的大牌子——錫林郭勒盟農牧民培訓中心。廷·巴特爾說,慕名前來取經的各地牧民多了起來,幾年裡累計達到兩萬多人。他把家裡的大房子改建成教室,給大家介紹建設社會主義新牧區的做法。對有進城意向的牧民進行培訓,培訓內容包括語言、文字、相關技能等。同時,引導牧民利用自身優勢,從事旅遊、歌舞、餐飲、民族用品製作等工作。這樣牧民既增加了收入,又傳承了民族文化。本報記者 高 平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