紂王死後發生什麼,周朝為何背罵名也要挖殷商祖墳?考古發現真相

1976年陝西臨潼出土的青銅器利簋,讓世人得以窺見3000多年前商周牧野之戰的些許細節,統治了中國近600年的殷商王朝,僅僅在不到半天時間裡就轟然倒塌。

紂王雖然身死,但對於初生的周王朝來說,如何處置“殷遺民”成為另一個不得不面對的重大政治問題。

紂王死後發生什麼,周朝為何背罵名也要挖殷商祖墳?考古發現真相

一方面,殷人根基強大人口眾多,周武王想要獲得穩固的統治,就不得不盡力拉攏殷遺民,特別是殷商貴族宗室;另一方面,處處標榜仁義的西周,也必須在“仁德”的路線上多做些文章,才能給“臣弒君”行為贏得法理,建立周取商而代之的法統。

這一點,周人起初做得相當不錯。

戰前,周武王歷數紂王罪行,獲得了八百諸侯的支援,有了出兵的理由;戰中,周武王又交待士卒“不得暴殺紂師之奔走者”,以突顯正義之師的形象,紂王的軍隊也臨陣倒戈,響應周軍;戰後,周武王還大封殷商舊族,紂王的兄長微子啟被封宋地,而紂王之子武庚則留守殷都安陽,以續殷嗣。

紂王死後發生什麼,周朝為何背罵名也要挖殷商祖墳?考古發現真相

看起來,西周的統治相較昔日紂王“殘暴”的確是天差地別。

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詩經》和《逸周書》在記載商周大戰時,曾留下了“殷商之旅,其會如林”、“武王斬首馘耳者17萬多人”、“血流漂杵”等戰爭細節記載。

如果牧野之戰真的只是順天應命正義戰勝邪惡如此臉譜化的話,也不會有商軍士兵戰到血流漂杵程度的記載。而殷墟的考古發現,也推翻了西周以來商周王朝興替的“美化用詞”。

紂王死後發生什麼,周朝為何背罵名也要挖殷商祖墳?考古發現真相

早在20世紀30年代,負責殷墟考古的石璋如先生就發現“殷墟後岡大墓第一次被盜的時間距埋葬很近”。進入80年代,考古工作者再次在編號78HM1和84AWBM260墓葬中發現了商末周初時期的西周陶片。

此後,經過近一個世紀的考古發掘,考古工作者得出如下結論:葬有歷代商王的殷商王陵在西周早期時,遭到了大規模有組織地劫掠和破壞,殷墟四期(約相當於帝乙帝辛時期)晚段基址外圍還堆積著大量被火燒過的建築構件,並排除是自然災害。

紂王死後發生什麼,周朝為何背罵名也要挖殷商祖墳?考古發現真相

除了被搶奪的陪葬物品,殷墟王陵之上還發現挖坑、築墓、埋夭折嬰兒等行為。

顯然,紂王以上至盤庚為止的殷商王陵祖墳的人為破壞,絕非是個別盜墓者的偶然行為,而是西周官方有意為之。

一個王朝的王陵祖墓遭到破壞,往往會發生在朝代興替等戰亂時期,殷墟的考古發現,讓我們很自然地會想到殷商滅亡時的戰亂。

紂王死後發生什麼,周朝為何背罵名也要挖殷商祖墳?考古發現真相

但殷商王陵的毀失受到牧野大戰波及的可能性為零。

首先,紂王時期在殷都安陽以南修建了離都—朝歌,牧野之戰發生地在朝歌近郊,此戰過後紂王登朝歌鹿臺而死,殷商的正統都城殷並未受戰亂波及。在完成滅商大業後,武王在朝歌停留未久,即匆匆南下。

其次,在講究禮法的古代社會,毀滅敵人祖先墓葬遠比直接殺死敵人更容易招致抵抗。戰國時期田單施反間計讓燕軍掘民眾祖先之墓激發齊人死戰之心,清軍入關大肆屠戮卻對明十三陵分毫不敢動,皆是此例。

紂王死後發生什麼,周朝為何背罵名也要挖殷商祖墳?考古發現真相

第三,紂王死後,周武王封紂子武庚為殷商遺民首領,俾守商祀。戰亂之時士兵大肆搶奪的事情可能會有,但有組織地挖掘殷商王陵行為,與周武王分封武庚拉攏周遺民的舉動顯然是前後矛盾的。

所以,殷商王陵的破壞和在王陵之上挖坑、築墓、埋夭折嬰兒的行為,必然發生在周武王死後。

那麼在周朝統治癒加穩固的情況下,周朝為何要背棄標榜的“仁德禮儀”,寧可揹負罵名也要挖殷商祖墳,甚至幹出在王陵埋死嬰的不恥行徑呢?

紂王死後發生什麼,周朝為何背罵名也要挖殷商祖墳?考古發現真相

在紂王自殺殉國的第三年,周武王也在鎬京病逝。也就在這一年,“成王年少,周公旦專王室。管叔、蔡叔疑周公之為不利於成王,乃挾武庚以作亂。”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三監之亂。

從史書記載的脈絡來看,三監之亂的起因是管蔡不滿周公大權獨攬,性質屬於西周內亂,主角則是管叔、蔡叔,武庚等殷商遺民只不過是管叔實現政治利益的最大化的工具而已。

紂王死後發生什麼,周朝為何背罵名也要挖殷商祖墳?考古發現真相

但周公處置的叛亂的方式卻出乎意料,這為親手擬定《周禮》、《儀禮》和《禮記》的傑出政治家,誅武庚、殺管叔、放蔡叔、廢霍叔。主犯三監只有管叔被殺,被裹挾的武庚不僅被殺,而且殷都的王陵還遭遇了大規模破壞。

周公對武庚等殷遺民的懲處力度遠遠大於叛亂的宗室。顯然,三監之亂的真相被部分隱匿了。

果然,戰國楚簡(清華簡)的出土,首先揭開了隱藏的面紗,據《清華簡·系年》記載“武王陟,商邑興反,殺三監而立彔子耿”。

紂王死後發生什麼,周朝為何背罵名也要挖殷商祖墳?考古發現真相

彔子耿,就是紂王之子武庚。這段記載將三監之亂的主角從管蔡變成了殷遺民,“立”字表明,武庚被擁立為了新王。這段記載也得到周公占卜命龜的佐證:“越茲蠢殷小腆,誕敢紀其敘,天降威,知我國有疵,民不康,曰:‘予復!’反鄙我周邦。”(殷商貴族要恢復殷商統治,重新將我周國變成邊鄙屬國)

此外,出土的周成王晚期的太保簋銘記載:“王伐錄子”(錄子即武庚祿父),考古發現的河北淶水青銅鼎銘文和呂行壺銘文都證實,直到周康王時期,西周依然在和武庚以及武庚的後人滅殳作戰。

紂王死後發生什麼,周朝為何背罵名也要挖殷商祖墳?考古發現真相

可見,所謂的三監之亂並非只是西周的一場內亂,而是紂王之子武庚領導的復國之戰,戰爭的結果也並非像傳世文獻所說的那樣周公居東三年平定叛亂,時間跨度經歷了成、康兩朝,周公、召公、成王本人以及呂行壺銘文的主人公—伯懋父都先後加入了對殷遺民的戰爭。

這場殷商的復國之戰,得到了奄、豐、薄姑、徐等方國以及秦人祖先的支援,僅被周公東征平定的就多達17國之多,足見殷商根基的雄厚。

紂王死後發生什麼,周朝為何背罵名也要挖殷商祖墳?考古發現真相

或許,正是基於對殷商族群的憤恨加恐懼,使得周公在第一次東征攻佔殷都以後,做出了“以絕殷祀”的舉動,挖開殷商王陵再埋入夭折的嬰兒,既是出於對殷人心理的打擊,同時也帶有詛咒殷商國運,防止其死灰復燃的讖緯因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