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這條長達7.8公里的"線",竟串聯著幾千年時空!

午後,麗日當空,陽光已不似正午般耀眼、熾烈,而是均勻、溫柔地鋪灑在過往行人的頭頂與衣袖。突然,一串銀齡似的笑聲由遠及近而來。循聲望去,一個臉上帶著燦爛笑容的垂髫少年,正手握一根細線,輕快地沿街跑去。順著細線往天上看,一隻以雨燕為造型藍本,圓頭、花翅、剪刀尾的紙鳶。正隨少年的跑動,在天空中忽高忽低飛行,從遠處望去,彷彿真的活過來一般……

視線從紙鳶再次轉回另一端……如今,這個借風放紙鳶的少年已變為七尺男兒,但是依舊燦爛的笑容可以一窺他的童年。“真是老了啊,這裡變了,但又好像沒變。”單霽翔站在曾經與夥伴玩耍嬉戲的街道上感嘆到。而他腳下的土地則有著另一重身份——北京中軸線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從小在這裡長大的北京人,也作為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單霽翔對這條長達7。8公里的中軸線寄予了濃重而又深厚的情感。為了讓更多人瞭解這條“線”的歷史,感悟其獨特文化魅力,單霽翔將中軸線申遺的任務排在了工作與生活的首位。

“小時候,我就住在中軸線附近的四合院兒裡。自打記事兒開始,每逢禮拜天,我爸爸就經常帶我參觀這條長街上的歷史文化古蹟。”單霽翔在去年年底展開的“北京中軸線申遺‘數字中軸’啟動儀式”上說道,

中軸線申遺事關萬千中華兒女,是我們共同圓夢的過程。

利用數字技術,讓大眾對中軸線申遺有知情權、監督權、參與權、享用權,其過程也是無可替代的。”

城市歷史縮影

為何社會各方都如此重視北京中軸線申遺工作?首先我們要從中軸線的組成與意義談起。

一般意義上來說,北京中軸線是指北京自元大都、明清北京城以來北京城市東西對稱佈局建築物的對稱軸。

這條對稱軸線北起鐘鼓樓,向南經萬寧橋、景山、故宮、至永定門,縱貫北京老城南北,歷經700多年曆史,是中國現存規模最恢宏、儲存最完整的城市中軸線。

而如今,在中軸線兩側,對稱分佈著各式各樣、功能不同的地標建築,像是休閒放鬆、素有“綠肺”之稱的天壇公園與陶然亭公園,還有凝聚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集中展示地的故宮與國家博物館,還有頗具煙火氣、位列網紅打卡地榜單的南鑼鼓巷與後海……

北京這條長達7.8公里的"線",竟串聯著幾千年時空!

在單霽翔看來,若從南向北把中軸線分解,每個段落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內涵,可以從中軸線看到今天我們說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五位一體。

“世界各地的軸線都沒有能夠在一條軸線上呈現這麼豐富的內涵,我覺得這是中軸線最有特色的。”單霽翔說道。

除了串聯著一眾城市歷史縮影外,中軸線本身對稱的特性也融進了中國傳統文化之精華。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心的思想、中正的意識是深入人心的,是融化在幾千年的中國思想文化建設中的,同時也是中國文化最顯著的特徵之一。就像是我們常說的“中式服裝、中式建築”裡的“中式”,其表現特色與內涵便是我國中心、中國對稱思想的體現。

而在中軸線上,所有的皇室宮殿、壇廟、衙署和其他重要建築都依附著這條中軸線而結合在一起。這些建築既與中軸線本身,便是對稱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中國文明的象徵。

正如清華大學教授、國家遺產中心主任呂舟所說,

北京中軸線是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

它見證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也見證了改變中國歷史發展走向和影響世界格局的重大事件。時至今日,北京中軸線仍在城市發展領域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將中國文化列入世界遺產

什麼是世界文化遺產呢?

世界文化遺產是一項由聯合國發起、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負責執行的國際公約建制,目的是為了儲存對全世界人類都具有傑出普遍性價值的自然或文化處所,是文化保護與傳承的最高等級。

早在2011年6月11日,即中國第六個文化遺產日,北京中軸線申遺文物工程便已正式啟動。

2012年,北京中軸線入選了《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此後,2018年北京中軸線申遺確定了永定門、先農壇、天壇等19處遺產點,力爭在2030年基本達到申遺要求,確保到2035年內實現申遺目標。

清華大學國家遺產中心主任呂舟表示,世界文化遺產評選標準較為嚴謹,入選遺產需為依然健在,或者已經消失的文化傳統或文明提供獨特見證;或者某種型別的建築、建築藝術或技術的組合以及景觀的著名例項,反映人類歷史的一個或某些重要階段;又或是直接地或具體地與具有顯著的普遍意義事件或生活傳統、觀念或信仰、藝術和文學作品聯絡在一起。這些標準中,只需符合一條便能申請。

而北京中軸線則全部具備這三條標準,且質量頗高。

而北京中軸線申遺,一方面,是將中國故事講述給世界聽,讓更多人感受中華文化的濃厚與獨特,促進國人樹立民族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大力推動中軸線申遺,將有助於打造國家文化遺產保護標杆,並以此為牽引保護北京老城整體格局,使歷史文化與現代生活有機結合,讓老北京城煥發新生機。

數字中軸申遺添動力

雖然北京中軸線已具備眾多申遺標準,但如何加速促進這一目的達成則需要更多助力。

如今,在數字資訊科技持續高速發展下,國內科技企業如何利用自身技術優勢,助力北京中軸線申遺,促進中軸線文化在國內及世界的傳播,並讓中軸線申遺工作享受到數字發展的紅利則顯得尤為重要。

作為科技領域頭部企業騰訊走在了前列。

為了助力北京中軸線申遺,北京市文物局和騰訊聯合發起

“數字中軸,點亮文明--北京中軸線申遺‘數字中軸’”

專案,並於2021年底正式上線了“雲上中軸”小程式,推出

北京中軸線申遺首個數字形象IP--北京雨燕

在數字技術加持下,運用大資料、雲計算、遊戲技術、人工智慧、區塊鏈、知識識圖等新技術和文化內容創意形式,深挖北京中軸線歷史文化內涵,推動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與傳承。

老百姓透過“雲上中軸”小程式可以更快、更好地瞭解如中軸線廣闊、豐富的文化遺產內涵。以往想要了解多個文化遺產,需要走遍千山萬水。而在數字技術輔助下,透過多樣化的表現形式,可以足不出戶感受文化遺產的魅力。而“數字中軸”專案中,整個展陳體系將由線上數字博物館和線下數字沉浸展兩大模組組成。既可以在線上來一場貫穿北京中軸線的虛擬世界之旅,也可以線上下感受AR等技術加持下的沉浸式中軸線觀賞體驗。透過多項技術手段,老百姓全方位、立體式瞭解文化遺產。以往只能儘量多角度、靜態地觀賞文物遺蹟,而在“數字中軸”中,人們可以透過遊戲、文創作品、AR展覽等方式,與中軸線進行多種互動,幫助觀眾沉浸式地體驗遺產與文化氛圍。

中軸線申遺並非一人之事,而需聚萬眾之力。

這隻在中軸線上空飛行的“北京雨燕”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與未來,而另一端則繫著舉國上下與社會各方。

相信在萬眾一心的努力下,這支雨燕將越飛越高、越飛越遠、越飛越穩,飛進千家萬戶,飛入億萬人們的心中。

(來源:北京東城、北京日報)

【來源:北京旅遊網官方號】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