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汝州人》汝商篇:王可圈

《天南地北汝州人》汝商篇:王可圈

人物名片

王可圈,汝州市臨汝鎮人,北京汝州企業商會副會長。北京永盛利劍保安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目前公司下轄永盛利劍保安服務有限公司、永盛利全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利劍(海南)保安服務有限公司等公司,在石家莊、西安、洛陽等地設有分公司。公司從業人員1萬多人,和國資委、中華全國供銷總社等單位有著深度合作。

不經歷凜冽的寒風,不會有梅花的怒放;不經歷素裹的寒霜,不會有翠竹的堅韌;不經歷厚重的白雪,不會有青松的堅挺;不經歷隆冬的萬籟俱寂,就不會有春天的萬物復甦。

左宗棠寫過一副對聯: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寬處行。這是左宗棠為人處世的真實寫照,也是後人傳頌的經典處世法則。

這句話用在北京永盛利劍保安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可圈身上,恰如其分。

發上等願 歷練成長

王可圈作為一名典型的“60後”,出身農村的他,從骨子裡都不願意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直至終老。懷著遠大抱負和對美好理想的憧憬,他開始了自己的創業路。但是,對於那些想要成就一番事業的人,命運總是會給他們開一次玩笑,以磨鍊他們的成長,也難怪孟子曾經說過:“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學校畢業後,王可圈到汝州市獸醫站工作。1987年,他回鄉當了支部書記,工作了10多年。當時他是在汝州最年輕的支部書記,還是最年輕的汝州市人大代表,汝州市第一屆黨代表。2003年,王可圈離開家鄉,到達北京。當時他有一個朋友在北京開物業服務公司,他就在朋友的公司做管理工作,一月400元。由於工資微薄,他在那裡幹了3年以後,去了另外一家保安公司做專案經理。

隨著國家政策的逐步放開,私營經濟登上了歷史舞臺。王可圈萬萬沒想到,他今後的人生和“私營經濟”結下了一種不解之“緣”。

結中等緣 “下海”經商

“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有了前期的經驗積累,幾經輾轉後,王可圈在2011年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永勝利全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後,他的全部精力和心血都傾注其中,他也經歷了常人不能忍受的困難。前期由於業務不好,他住過四年的地下室,並且是地下四層。冬天尚好,一到夏天,被子一擰就出水。王可圈說,“有一次,公司接了一單業務,需要從北京北三環到東三環。公司的30多名員工為了省下公交錢,步行了幾十裡,走了4個小時,到達的時候,有些人的鞋都磨破了。”

作為一名門外漢,王可圈在企業管理不是很通,但他明白,管理是企業永恆的主題。公司創辦伊始,他便將管理工作放在了各項工作的首位。隨著公司不斷髮展,他不斷借鑑其他公司的成功經驗和做法,適時轉變管理思路,做到了博採眾長。他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規範員工工作行為,讓各項工作有章可循。

靠著自己與生俱來的愛動腦想問題的習慣,經過一番仔細思索,他認為,管理工作要抓好,首先要從管理層抓起。只有擁有一個團結奮進、積極向上的管理團隊,才能真正抓好整個隊伍的管理工作。在多年實踐中,他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管理方式:從三個方面對基層管理幹部提出要求,即“首先,我是一名管理幹部,起著向我看齊的表率作用;其次,我是一名公司員工,我要時時事事為公司著想;最後,我是一名業務骨幹,我必須具備過硬的專業素養。”他就是透過這種自我激勵的方法規範管理幹部的工作行為,充分發揮管理幹部的模範帶頭作用,帶動整支隊伍向更好、更規範的方向發展。

享下等福 精益求精

鑑於業務發展的客觀需要,王可圈適時地對公司的定位和未來發展戰略進行了調整。他在2012年成立北京永盛利劍保安服務有限公司,為下一步的業務拓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但是出乎他意料的是,由於行業規則和法律法規的規定,成立保安類公司很嚴格,因為涉及到基層社群單位的治安問題,公司必須具有一定的資質才能發放保安類公司牌照。好在他早已做好提前謀劃,經過幾番周折後,他拿到了公司的營業執照。

與此同時,對於公司的發展理念,他仍然堅持走科技施保道路,使用科學、可靠的技防裝置產品;並具有專業的技防裝置的研發、設計、施工和維護隊伍,提供對監控系統、網路報警系統、門禁系統、弱電整合等系統的設計、維護及值守服務。

正因為對於公司內部的從嚴要求,公司的員工的個人素質逐步提高。公司服務的客戶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向國家機關和寫字樓提供安保服務,協助政府進行治安巡邏服務;另一方面,為北京市政府做一部分消防工作。在過去火警警情都由消防大隊處理。現在政府把一部分業務分給公司,王克圈有了自己的消防隊伍,大型消防車4輛,小型車輛10餘輛。出現火警警情,老百姓可以第一時間撥打119報警,也可以報給保安公司。因為保安公司值班電話也是24小時有人值班,一旦發生火情,值班隊員第一時間到現場,對於火災形成一種“雙保險”的施救模式,大大地提高了救火效率,從更大程度上保護更多居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目前公司業務已經走出北京,輻射到北京周邊的天津、雄安新區、石家莊,隨後,又向西發展至西安、重慶,向南發展至浙江省、海南省,業務遍佈大半個中國。

擇高處立 不忘桑梓

曹操曾經有詩句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古人尚有不服老的精神,今人更應該向他們學習。

王可圈在外打拼多年,終於在自己的苦心經營下,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商業版圖。但是,人貴在飲水思源,時刻牢記“吃水不忘挖井人”。他在功成名就時不忘桑梓,用自己的拳拳赤子心和厚厚故鄉情,回鄉為自己的故里做了一些貢獻。

王可圈的老家,由於近些年地表水位下降,鄉親們的用水問題早已迫在眉睫。老家人被逼無奈,知道王可圈在首都北京“做大生意,賺了大錢”,便託人向他求助。

王可圈親自回鄉調查後,結果令他觸目驚心,更是令他輾轉反側、夜不能寐,作為一名汝州人,他坐不下去了。回到北京,王可圈就召集公司管理層人員,商討修建水廠、購買淨化裝置等事宜。

王可圈以公司名義投資100餘萬元,用於打井和建設水站,為家鄉的幾個村子供水。並且定下規矩,水的價格不能高於每噸3元,就算賠錢也不能以拖欠水費為由,隨意關停鄉親們的生活用水。

除了回鄉投資,王可圈還為來京闖蕩的汝州老鄉提供幫助,幫他們尋找或者安排工作。對於那些能力出眾的人,在本人自願的情況下則吸收為公司員工,為他們增收,為他們立業。截止目前,王克圈累計幫助過從汝州老家來人1000餘人。

向寬處行 “紅色”引領

王可圈在行業拼搏了近20年,目前可以說已功成名就,完全可以“解甲歸田”,享受天倫之樂。

但是,那些註定不凡的人,想法總是與眾不同。在臨近退休之時,他又為自己立下兩個宏願:重視黨建工作和建立企業集團。

作為一名已有幾十年黨齡的老黨員,他的早期經歷都是與黨的工作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因此,王可圈對於“紅色”文化頗為推崇,在他看來,紅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不僅對於國家、民族有著推動作用,對於公司發展同樣重要。鑑於此,在王可圈的未來計劃中,他要把“紅色文化”引入到了企業管理文化中,以汲取革命先烈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寶貴精神財富。“研究紅色文化不是簡單地讀幾本著作就可以了,要靜下心來仔細品味,要體會其中蘊含的處世哲理。成立黨支部和工會,透過引導員工學習,讓大家轉變思想,提升意識。” 王可圈說道。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我已年近60歲,就要退休了,但是公司怎麼發展,我還沒有完成。在退休之前,我準備將公司發展為集團,這樣就會有一個更大的發展藍圖。”當談到公司的未來,王可圈表示,“公司已初具規模,下轄數個分公司,現在正在籌備成立集團公司,實行集團化、正規化經營。我們想用三年時間,最短兩年,在我60歲之前實現這個‘大目標’。”(創作單位:汝記融媒體)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