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時期山東濟寧的大運河風景,"江北小蘇州"並非浪得虛名

綿延三千里,悠悠千餘年,京杭大運河作為中國古代南北水上交通的大動脈,沿線鑲嵌著一座座運河文化名城,山東濟寧便是其中之一。

濟寧位於山東省西南部,南通江淮、北達幽燕,地處於京杭大運河的中部,是水陸交匯,商埠雲集之地。濟寧雖地處北方,其境內水系卻十分豐富,故有“運河水都”之稱,亦有“江北小蘇州”的美譽。

分享幾張濟寧運河的老照片, 從中可以一睹濟寧大運河當年的歷史風貌。

清末時期山東濟寧的大運河風景,"江北小蘇州"並非浪得虛名

這是1903年拍攝的濟寧碼頭情景。運河之上停滿了各種各樣的船隻,河岸邊有人正沿河邊的臺階拾級而上。沿岸是一條人來人往的街道,有一群人正圍著牆邊似乎在看佈告。生活氣息濃郁。

清末時期山東濟寧的大運河風景,"江北小蘇州"並非浪得虛名

照片前景是一位留著白鬍子的老人,手裡挎著一隻竹編的筐子。運河之上可見正在航行的木船。在對面的河岸邊上有人在洗衣服,還有人正蹲著聊天。岸上是一些民居建築,在一戶人家的後門處站著幾個人,似乎正在看河上風景。

清末時期山東濟寧的大運河風景,"江北小蘇州"並非浪得虛名

一股江南水鄉氣息撲面而來。此時正是枯水季節,水淺量小。向遠處眺望,運輸船的桅杆林立,沿著河道兩岸,蓋滿了古色古香的民居建築。

清末時期山東濟寧的大運河風景,"江北小蘇州"並非浪得虛名

運河在這裡由南向西拐了一個大彎,兩岸邊的民居建築群錯落有致,沿岸的街道上行人往來不斷,可見當時此地便是一個熱鬧非凡的地方。現在,這裡已成為濟寧最繁華的地段之一。

清末時期山東濟寧的大運河風景,"江北小蘇州"並非浪得虛名

微山是京杭大運河進入山東境內的第一站。微山湖盛產蘆葦等水上植物,它是編製成席子、箔、摺子、葦簾等物品的原材料。舊時的濟寧因運河而發達,出現了“百貨雲集,客商往來,南北通衢,不分晝夜”的繁榮景象。圖中的運河岸邊堆放著收購來的大量蘆葦,幾個工人正忙著在整理。

清末時期山東濟寧的大運河風景,"江北小蘇州"並非浪得虛名

分水龍王廟位於汶上縣城西南19公里南旺鎮北,始建於明永樂年間。這裡是大運河全線的制高點,有“水脊”之稱。在這座龍王廟的前面,就是汶河和運河交匯處 。

清末時期山東濟寧的大運河風景,"江北小蘇州"並非浪得虛名

太白樓位於今小閘口地區的大運河北岸,曾是唐代賀蘭氏經營的一座酒樓。唐朝開元二十四年(736年),李白與妻女遷居至此居住二十餘載,故更名為“太白樓”。

清末時期山東濟寧的大運河風景,"江北小蘇州"並非浪得虛名

河道總督衙門是古代管理、治理京杭大運河的最高行政機構。早在元代時便已在濟寧設立,其重要職能是負責疏通、管理和保護運河的通暢。這個機構直到光緒28年(1902年)才被撤掉。

清末時期山東濟寧的大運河風景,"江北小蘇州"並非浪得虛名

1903年,英轄威海衛租借地行政長官駱任廷應山東巡撫周馥之邀遊覽山東。5月13日到達濟寧,這是他與兗沂曹濟道道臺張蓮芬父子的合影。在道臺的身後,可以看到一名持槍保鏢的影子。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