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安寧:"智慧"無處不在

雲南安寧:"智慧"無處不在

工作人員展示智慧城管平臺。人民網 程浩攝

在雲南省安寧市寧湖路的一個垃圾收集點,如果不注意,你不會察覺5個垃圾桶上方懸著5個紅外線監控探頭。這些探頭有啥用?“垃圾滿了可自動報警,我們會就近排程環衛工處理。”安寧市城管局工作人員袁國偉揭開了謎底。

走在安寧城區,這樣智慧化、精細化的創意還有很多,它滲透在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讓這座現代化都市看起來與眾不同。

有人會問,自動報警的原理是啥?

“監控探頭是根據其與垃圾桶桶蓋的距離長短來測定是否報警。”袁國偉說,“打個比方,我們將監控探頭與垃圾桶桶蓋的距離設定為一米五,如果少於這個距離,說明垃圾桶可能存在滿溢情況。”

為啥說可能,而不是確定呢?

“也有可能是垃圾桶桶蓋壞了。為減少不確定性,監控探頭連續報警3次,我們才會排程環衛工處理。”袁國偉說。

連續報警3次,每次中間隔多長時間呢?“8分鐘!”

聽完介紹,圍觀者對垃圾收集點的滿溢自動報警功能紛紛叫好。“我們在城區建了72個這樣的智慧垃圾收集點,目前執行狀況都正常……”順著圍觀者的叫好聲,袁國偉接著介紹。

雲南安寧:"智慧"無處不在

公廁內的人臉識別廁紙機。人民網 程浩攝

智慧化還延伸到公園裡。東湖公園是安寧一個開放式公園,這裡綠島弄影、水碧天闊的景象深受市民喜愛,常有人在此休閒娛樂。“我們在園內安裝了5個土壤監控裝置,透過大資料平臺可實時觀察土壤溫度和溼度,當需要澆水時,平臺可自動控制噴淋系統,對周圍的土壤樹木進行澆灌。”袁國偉說。

公廁也有智慧化體現。東湖公園旁的一個公廁裡,一臺僅需刷臉即可限量取紙的人臉識別廁紙機正在執行。使用時,市民只需正面對準裝置識別區域,機器下方便會自動吐出廁紙。“我們還能透過智慧化平臺,檢測到公廁的人流量、溫度、溼度、是否有異味、坑位實時使用情況及公廁保潔人員等資訊……”袁國偉一咕嚕說起來。

可以說,走進安寧城區,“智慧”無處不在。

不過,“智慧”並非先天,多半靠“後天努力”。

從2020年8月開始,當地緊扣“數字雲南”建設要求,啟動建設安寧城市大腦專案,致力於實現“數字化、一張圖、兩結合、大資料、齊共享”的數字城市管理和“網格預警、中心排程、手機指揮、部門協同、群眾滿意”的社會現代化治理。其中的智慧城管模組,於今年3月份試執行。前文提到的智慧環衛、智慧園林等,均屬於該模組。

該模組之所以啟動半年多後能執行,摸清家底、反覆除錯……安寧市相關部門下足了“繡花”功夫。

“這個頁面上,我們能看到路燈杆、洗手檯、公共廁所、電力井蓋等97項基礎設施、城市部件的資料和具體位置,真正做到城市管理公共設施和部件底數清、情況明。”在安寧城市大腦智慧大廳,袁國偉指著碩大的智慧城管指揮中心顯示屏說。

除此之外,智慧城管平臺還整合了當地公安、雪亮工程等5000多路監控探頭,指揮中心可實時共享影片資源。

共享不是目的,安寧市注重科技手段的運用。“我們在影片端加了智慧演算法,對影片監控區域內出現的佔道經營、非機動車亂停亂放、店外經營、機動車亂停放、遛狗不牽繩等市容亂象,平臺會自動抓拍生成案件,並提示工作人員進行處理。”袁國偉說。

雲南安寧:"智慧"無處不在

垃圾收集點上方的紅外線監控探頭。人民網 程浩攝

工作人員包含哪些人呢?袁國偉介紹,一是配備執法記錄儀的隊員,如城管隊員,指揮中心可透過執法記錄儀和隊員實時對講,執法記錄儀拍攝影片也能實時回傳;二是配備電子工牌的工作人員,如環衛工人,指揮中心可透過系統定位,排程就近人員處理案件;三是安裝了“智安寧”APP的人員,在APP登入期間可快速定位,再透過電話實現快速排程。

除智慧城管外,安寧城市大腦專案的其他智慧模組也在加速建設,並有很多平臺和資料已接入使用。“比如,我們可看到財政收入、人口數等大家關心的主要社會經濟指標,可看到城區空氣質量監測資料,可看到政務大廳案件辦結的統計資料……”袁國偉一一列舉。

看得出,隨著模組不斷增加,安寧城市大腦會在政府決策、部門資訊整合運用、民眾需求中發揮越來越重的作用,安寧的智慧化程度,也會越來越高。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