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十三園之兩山公園,夾在兩座名山之間的紐帶

從頤和園北如意門出來後,外邊是海淀的青龍橋街道,沿著北長河行走,就是去兩山公園的路線,兩山公園是二期建成後改的名,早在八年前,一期曾經交過玉東公園,意思是玉泉山以東,現名兩山,則更加鮮明,夾在萬壽山與玉泉山之間。這裡古代是和昆明湖一樣廣闊的水域,在清晚期,水域不像之前那麼大,但也能夠形成水稻田,如今這裡的水沒有了,變成了郊野公園。

一道十三園之兩山公園,夾在兩座名山之間的紐帶

此處是頤和園北如意門外的青龍橋街道的小石橋,下邊是京密引水渠,從這裡向北就能到紅山口。

一道十三園之兩山公園,夾在兩座名山之間的紐帶

這是小石橋上向南看,裡邊就能到頤和園昆明湖。從小石橋繞下去,路邊看到一隻可憐的狗,瘦得就剩一張皮了一樣,兩後腿已經不能支撐,平倒在地上,在路邊用祈求的眼神看著過路的人,可惜我也沒帶吃的,看著它快要餓死了,心裡也不是滋味。

一道十三園之兩山公園,夾在兩座名山之間的紐帶

沿著北長河一路向西,就到了兩山公園的一處入口,北長河繼續進入公園內,玉泉山也近在眼前。

一道十三園之兩山公園,夾在兩座名山之間的紐帶

這天的天氣,萬里無雲,光照太強烈,乃至晃得睜不開眼,照片都是大逆光狀態下。

一道十三園之兩山公園,夾在兩座名山之間的紐帶

原本的湖面,裡邊沒有水了,裡邊的蘆葦倒是生長的非常茂盛。

一道十三園之兩山公園,夾在兩座名山之間的紐帶

避開陽光的直射,順光之下,顏色立馬豔麗起來。

一道十三園之兩山公園,夾在兩座名山之間的紐帶

兩山公園是園外園之中,最早種植京西稻的公園,因此裡邊水稻田佔了很大的面積,形成了滿眼的綠色世界。

一道十三園之兩山公園,夾在兩座名山之間的紐帶

京西水稻,再加上遠處的玉泉山為背景,非常好的還原了晚清時代這裡的景色。

一道十三園之兩山公園,夾在兩座名山之間的紐帶

現在還一片綠色,秋季的時候就是一片金黃,不過今年的秋季,我沒有再次來到園外園,有點可惜,放到明年吧。

一道十三園之兩山公園,夾在兩座名山之間的紐帶

這座公園面積在一道十三園裡算大的,公園內人也很少,基本就是住在附近的人來遛彎。公園內的綠化面積自然值得稱讚,但是公園內的所有水系全都無水,要知道這天之前,北京連續下了幾場暴雨級別的降水,竟然還是乾涸的。

一道十三園之兩山公園,夾在兩座名山之間的紐帶

缺少水系的支撐,使得兩山公園成了一座郊野公園,不是溼地公園了,不知日後水能不能回來。

一道十三園之兩山公園,夾在兩座名山之間的紐帶

從兩山公園的南門出來,此處和北塢公園一路之隔,發現了一條沒有水的河道,這個畫面,早年在外國非常常見,有點日本市郊的範兒,也有歐陸風雲的範兒,給人一種靜的感覺。不過它的身份卻比日本和歐陸都要高,是實實在在中國的皇家園林三山五園的核心區。

一道十三園之兩山公園,夾在兩座名山之間的紐帶

回家的路上,路過中塢公園的大草坪,這是中塢公園的一大特色,中塢公園大草坪距離正門不遠,在這裡可以看到東邊的萬壽山。

首次去兩山公園比較倉促,走馬觀花的遊覽,也沒有把全部道路都轉遍,只挑了一部分看。兩山公園屬於24小時都能進的公園,不設定靜園時間,到處有出入口,圍欄也是開放性質的,這才是大都市之中應該有的公園特色,北京應當多多建這種開放性的大尺度的郊野公園,不僅是城市綠肺,同時又能給人一個放鬆心情,親近大自然的綠色空間。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