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新洲區鳳凰古鎮古法紅糖不是“玄”

文/左水田

我是一名土生土長鳳凰鎮人,因從事文字工作入住千年漢口古鎮近20年。獲悉故里——武漢市新洲區鳳凰鎮獲“國家革命老區重點建制示範鎮”、“全國扶貧攻堅先進集體”、“湖北省森林城鎮”稱號;毛家衝、劉灣村等村獲“湖北省文明村”、“湖北省生態村”;一批知名企業家潮湧鳳凰鎮投資打造造福鳳凰鎮。

“娘子軍”企業家們更是走在時代前列。棄商當農民的鳳凰綠洲園公司總經理劉丹梅,與公司上下一起銳意拼搏,短短几年把一個萬畝荒山崗、摞荒田地打造成全國聞名的果蔬園,其果蔬產品暢銷武漢、重慶、北京、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2019年該公司分別獲“湖北省休閒農業示範點”、“湖北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稱號;靠撿破爛起家在本土打造古色古香、古風民俗文化拓荒者鳳娃集團公司總經理餘紅梅,近年來把一塊荒丘崗地鳳娃古寨打造成湖北省4A級旅景區。

石屋山西北約二公里,武漢點溪園生態景觀發展有限公司,孟冬淡霧繚繞點溪園茶園,梯田式茶園鬱鬱蔥蔥,條條茶園茶樹翁翠欲滴,有遊客在茶園下池塘垂釣,水鳥在池塘裡時兒輕輕點水,時兒雀躍騰空而起飛向遠方,鴨兒們在池中嬉戲,淡霧在麗日陽光掩映下,漸漸驅散。

貓頭鷹、白鷺、喜鵲、百餘種雜鳥在茶樹上這樹往那樹上雀躍,嘰嘰喳喳、咿咿吖吖叫個不停,好似世外桃源。

一詩人遊客留下詞句:“鴨戲圈圈,波紋蕩;晨起池塘放。嬉戲忙,嫩綠新鮮菜盈筐,捲心黃,邁步擔肩上。”

三十出頭的公司總經理靖響林女士獲悉我來訪,面帶微笑快步上前迎接。

不知不覺來到公司二樓展廳,靖總向我介紹該公司下屬古法紅糖:所謂古法紅糖,《楚辭·招魂》有載,能對甘蔗榨汁、加工;北宋時期誕生首部專著《糖·霜譜》,書中記述了中國製糖歷史,甘蔗種植方法,製糖工藝過程、糖霜性味、用途、糖經濟等。

武漢市新洲區鳳凰古鎮古法紅糖不是“玄”

“糖霜”現代稱謂“古法紅糖”。古法紅糖工藝始於唐,熟於宋,興於明清,古法紅糖早入醫書藥典《千金方》、《本草綱木》,為傳統老紅糖,傳承至今數千年。

武漢市新洲區鳳凰古鎮古法紅糖不是“玄”

武漢市新洲區鳳凰鎮毛家衝村點溪園公司為湖北省首家非遺“古法紅糖”基地。古法紅糖乃無化肥農藥、無汙染純綠色食品。中醫認為,紅糖性溫、味入脾,具有益氣補血、健脾暖胃、暖中止痛、活血化瘀、治肝氣鬱結、利腸通便、暖肝明目功效。

古法熬製出來紅糖經柒火細熬有效保留原生甘蔗營養,對愛好養生者具有不可替代價值。

聽完介紹,靖總把我帶到百畝甘蔗田,工人們正在熱火朝天搶割豐收後的甘蔗捆綁上車,運進加工車間。

武漢市新洲區鳳凰古鎮古法紅糖不是“玄”

車間裡工人師傅們有條不紊、各司其職,按古法紅糖製作工藝流程,將剛收割的新鮮甘蔗喂入壓榨機進行碾壓,把壓出來的汁液除去泥土、細菌纖維等雜質,手握製糖工具,熟練地分別在九口連環鍋,以小火熬煮、經榨汁、開泡、趕水、過濾、搖飄、打沙、成型等過程,不同的鍋承擔不同的任務。

武漢市新洲區鳳凰古鎮古法紅糖不是“玄”

遊客們不時接過工人師傅手中工具學著工人師傅做法有板有眼運作,也過了把製作古法紅糖癮。

古法紅糖歷經“五榨三濾兩浮一沉”,數小時後,將紅糖倒入模子,冷卻成型。道道熬製工藝工人師傅們做得是精緻入微,遊客們學的是有板有眼,孩子們看得真真切切。

武漢市新洲區鳳凰古鎮古法紅糖不是“玄”

“哇,古法紅糖是這樣做出來的!”“哇,我也學了回製作古法紅糖!”一小朋友驚奇出言:“古法紅糖比棉花糖好吃,今後我一直在這裡吃,回家後我要邀請我一起的小朋友來這裡吃!”

一漢口靚妹觸景深情地說:“我知道了古法紅糖其然,更要知道其所以然。”

武漢市新洲區鳳凰古鎮古法紅糖不是“玄”

眾遊客各抒高見,讚歎紛紛。我參觀完古法紅糖廠深深感觸到家鄉蛻變,即賦古鎮鳳凰古法紅糖:“古鎮紅糖生產房,鳳凰小吃庶農忙。鋤禾播種甘苗茂,開墾梯田顆粒香。泥土耕耘除雜草,榨房飄灑蜜漿長。前門堆積真成品,後院機喧操作坊。”表達對故古法紅糖戀情……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