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祁連之名,走進阿柔大寺的千載遺韻

靜臥在祁連縣八寶河公路旁

在祁連草原的懷抱中

享受著雪域高原的溫潤滋養

在遠離喧囂與塵世的淨土上

在草原與山海間

有這麼一座靜謐莊嚴的佛寺

阿柔大寺

以祁連之名,走進阿柔大寺的千載遺韻

承載千百年的滄桑流轉

厚重的歷史人文積澱

讓這座祁連深處的佛寺

熠熠生輝,綻放聖潔之蓮

以祁連之名,走進阿柔大寺的千載遺韻

趙培根 攝

這裡經堂林立,瓊閣重霄

經幡紅牆,廟宇高僧

當佛音響起,恍如隔世一般

以祁連之名,走進阿柔大寺的千載遺韻

阿柔大寺,祁連深處的一方神秘淨土

曾經有旅行家說過,想要專程去寺廟看看的話,一定要去未成為旅遊景點的寺院。阿柔大寺的莊嚴、寧靜、安詳是很多成為景點的寺廟所不及的。

以祁連之名,走進阿柔大寺的千載遺韻

阿柔大寺,仍保留著藏區佛寺傳統的建築風格,古樸寧靜。各色幡、幃、綢緞、哈達、天花布陣藻井,廊坊精雕細刻,陳設豐富多彩,還有閃閃發光、肅穆神聖的善逝如來八塔。

以祁連之名,走進阿柔大寺的千載遺韻

紅牆斑駁,經幡飄揚,壁畫鮮彩奪目。這裡就像一座辟世的絕境,洗滌著虔誠的人們的心靈,許多來到這裡的遊客,都會轉一轉轉經筒,伴著佛音,讓身心俱靜。

以祁連之名,走進阿柔大寺的千載遺韻

總有一盞酥油燈,在暗處把佛照亮

“阿柔大寺”,亦稱“阿力克大寺”,藏語稱“阿柔縣喜宏法洲”。位於祁連縣治八寶東南21公里處,在今草大坂鄉政府所在地貢白加龍。“阿柔大寺”屬祁連“阿柔部落”,背靠群山,坐北朝南,前臨八寶河,後靠貢白加隆山,目前海拔約2900米。

以祁連之名,走進阿柔大寺的千載遺韻

阿柔部落原為遊牧部落,明萬曆年間,阿柔部落首領請三世達賴到青海傳播佛法;清順治年間,在五世達賴的支援下,建成“阿柔大寺”,取法名為“具喜宏法洲”。

以祁連之名,走進阿柔大寺的千載遺韻

吳俊瑞 攝

阿柔大寺原駐牧於曲什安河流域至阿尼瑪卿雪山一帶,後北遷至祁連山草原的阿克力部落的祖廟。受遊牧民族不定期遷徙影響,寺廟多以蒙古包、犛牛毛帳篷為經堂。

以祁連之名,走進阿柔大寺的千載遺韻

顧海峰 攝

隨著佛教的廣為傳播,這裡也成為了祁連山地區規模最大、影響最大的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據說當時最大的一頂帳篷有300平方米,可容納500~600人,共使用了犛牛毛1920斤,繩子2520米,犛牛毛毯子2160米。至到1946年,“阿柔大寺”才在阿柔部落定居。

以祁連之名,走進阿柔大寺的千載遺韻

風霜百年,遺存世界最大的黑犛牛毛帳篷

上世紀四十年代,阿柔大寺成為了祁連縣境內最大的格魯派寺院。1958年前,全寺有大小殿堂5座,共有土房建築840間,用作經堂和佛堂的巨型牛毛帳篷和蒙古包7頂,全寺有馬50匹,牛430頭,寺僧多達250人,其中大小活佛15人。

以祁連之名,走進阿柔大寺的千載遺韻

顧海峰 攝

歷經百年滄桑,幾經流轉閉寺。現今,寺內仍遺存一頂佔地面積超過1000平方米的黑犛牛毛巨型帳篷。由於其特殊而珍貴的文物特性,2006年50個手藝人共用犛牛毛近1000公斤,繩子2500米,縫製了一頂室內面積達300平方米的巨型帳篷的複製品。

以祁連之名,走進阿柔大寺的千載遺韻

相信當你在大經堂裡看到這頂世界最大的犛牛帳篷藏品時,一定會被其製作的精細而震撼到。

以祁連之名,走進阿柔大寺的千載遺韻

以祁連之名,走進阿柔大寺的千載遺韻

溫馨提示 | 做好個人防護 安全文明出行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