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波羅筆下的泉州,有著怎樣的魅力?

1271年,在馬可波羅遠行之前,一位名叫雅各的義大利商人抵達了東方,他的目的地是一座偉大的中國都市,被他稱為光明之城。在他的描述裡,「街上有如此眾多的油燈和火把,到了晚上這個城市被映得特別燦爛,在很遠的地方都能看到它。」

這座都市就是當時的東方第一大港,也是馬可波羅筆下宏偉秀麗的刺桐城——泉州。

在唐帝國崩潰後的戰亂中,福建因為偏居東南,成為中原士族避難的首要選擇。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起也促進了泉州的繁榮,五代時的節度使留從效採取息兵安民的政策,大力發展商業和海運;又擴建城牆以御外患,環城便植刺桐樹,泉州因此得名為「刺桐城」。

馬可波羅筆下的泉州,有著怎樣的魅力?

△王銘銘《刺桐城:濱海中國的地方與世界》,三聯書店2018年版

到宋元時期,它已成為世界級的大港口,最多時可以與一百多個國家通商。馬可波羅到來時的泉州,正是這座都市文明發展的頂峰:「刺桐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這裡,貨物堆積如山,的確難以想象。……這個地區風光秀麗,居民崇信佛教,民性和平,喜愛舒適安逸,愛好自由。」

更重要的是,商業的空前繁榮為這座城市帶來了豐富的異域文明,遠航的商人在此定居,留下了他們生活的印跡。常年被此浸潤的當地居民,也逐漸接受了許多外來文化,使泉州這座偏居一隅的海濱港口,迅速成為最國際化的中國城市。

馬可波羅筆下的泉州,有著怎樣的魅力?

△擁有一千年歷史的洛陽橋,宋代書法家蔡襄主持修建

踏入城區繁華的塗門街,文廟、關帝廟、教堂和清真寺比鄰而居,令人感慨這座城市包容萬方的姿態。清淨寺是泉州街頭最為古老的建築遺存之一,該寺始建於北宋,仿照敘利亞大馬士革禮拜堂製成,藉以寄託阿拉伯信徒的思鄉之情。

一千年來,清淨寺歷經戰亂和地震,依然儲存著高大的阿拉伯式門樓和奉天壇遺址。作為禮拜大殿的奉天壇原有巨大圓頂,因地震而崩毀,只有四壁和數根石柱立於原處。建築上隨處可見古代信徒曾虔敬刻下的古蘭經,身處遺蹟之間,令人彷彿遠在西亞的伊斯蘭勝地。

馬可波羅筆下的泉州,有著怎樣的魅力?

△清淨寺奉天壇遺址,毀於萬曆三十五年的大地震

沿塗門街西行,過兩個路口折而北向,便能漸漸看到兩座高大的宋代石塔,那便是閩南人心中的佛教聖地開元寺。提及泉州,難以迴避的重要人物便是弘一法師,開元寺天王殿前懸掛著他書寫的「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宋代朱熹語),至今令泉州當地人引以為豪。

馬可波羅筆下的泉州,有著怎樣的魅力?

△開元寺雙塔與充滿市井風味的西街

弘一法師人生的最後十四年均在閩南度過,踏遍各寺院講經說法,直至1942年的深秋圓寂。他臨終前手書「問餘何適,廓爾忘言。花枝春滿,天心月圓」的偈言,並絕筆「悲欣交集」,將生命裡最為豐厚的精神遺產留在了泉州。

在城北郊的清源山,他的舍利被弟子建塔供奉,舍利塔旁的岩石上,一尊低眉俯首的法師造像令人凜然,眼神中全然是對世間萬物的悲憫。

馬可波羅筆下的泉州,有著怎樣的魅力?

△清源山弘一法師造像

城南的天后宮,則是這座城市的人們遠航的見證。天后宮是海內外現存年代最早、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祭祀海神天后的宮廟,跨海貿易的人們祈求媽祖的庇祐,隨著他們的遠行,媽祖的信仰又遠播海外。

媽祖信仰至今在臺灣尤為盛行,泉州天后宮也成為他們尋根溯源的首選之地。信仰與對故土的思念交織難分,2002年,泉州天后宮媽祖金身神像被延請至臺灣巡遊,前來拜謁的信眾絡繹不絕,天后宮也成為聯絡兩岸人民的重要情感紐帶。

馬可波羅筆下的泉州,有著怎樣的魅力?

△泉州天后宮大殿

與天后宮一街之隔的狹窄院落,曾經是明末偉大思想家李贄的故宅。他批判聖人之言與道學說教,批判盲從孔子,認為「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給於孔子而後足也。若必待取足於孔子,則千古以前無孔子,終不得為人乎?」他主張個性解放,為人們的日常需求而辯護,大聲疾呼「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

他的一生都在重新思考古典傳統在未來的位置,恐怕也只有在泉州如此繁榮而開放的社會環境中,才能滋生出這位離經叛道的思想前驅吧。

馬可波羅筆下的泉州,有著怎樣的魅力?

△李贄故居

除了足以思接千載的古蹟,行走在泉州街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恐怕就是濃郁的市井生活氣息。樸質的店面與有些過時的建築風格最惹人憐愛,是熱帶小城獨有的韻味。

從開元寺的南門走出,大門前便是西街,一路上小吃攤遍佈,人車雜行,最有舊時風味。西街以東的鐘樓是泉州的地標,十字路口的鐘樓肉粽最不可錯過。肉粽餡種類之豐富繁多,足以令一位北方遊人驚詫;乾貝肉粽當然要配甜辣醬或花生醬同食,佐以一碗牛肉羹,實在餘味無窮。

馬可波羅筆下的泉州,有著怎樣的魅力?

△泉州鐘樓,市民與美食雲集之地

若論泉州本地的美食,迎津街的趙記面線糊也值得嘗試。面線糊為閩南土產,以細面線或地瓜粉製作而成,可搭配蝦仁、豬肝、魷魚、鴨心、豆腐、醋肉等,煮成糊狀,在清晨來上一碗,頗有清新鮮美之趣。

馬可波羅筆下的泉州,有著怎樣的魅力?

△面線糊

塗門街的好成財牛排館同樣鮮美,此牛排並非西洋牛排,而是本地改良的土產,適應了閩南人的飲食習慣,燜燉入味,也有中草藥的清香。

店內的牛肉湯和鹹飯則常常為本地人所青睞,遇上美食節目前來拍攝更是家常便飯。

馬可波羅筆下的泉州,有著怎樣的魅力?

△好成財牛排

至於本地名吃土筍凍,恐怕會讓外地遊客側目,其製作過程以一種海邊蠕蟲熬煮,使膠質溶入水中,冷卻後凝結成塊狀。泉州的大街小巷都有土筍凍售賣,有興趣的遊人不妨鼓起勇氣一試。

在炎熱的夏日,閩南人民消暑必備的便是四果湯了。作為主體的石花膏形似果凍,可自選時令水果、紅豆、蓮子、銀耳等佐料,伴以碎冰,最後淋上糖水。最早的四果湯只有四種配料,因此而得名,如今隨著食客的需求,配料逐漸繁多。天后宮旁的秉正堂石花膏最具盛名,但街頭的小攤也自有風味。

馬可波羅筆下的泉州,有著怎樣的魅力?

△夏日泉州街頭隨處可見的四果湯

一千多年前,來自中原而避亂泉州的詩人韓偓感慨「中華地向城邊去,外國雲從島上來」,僅僅經過數十年的建設,泉州便以嶄新的面貌傲視中原。洛陽江上的洛陽橋,靈山下的伊斯蘭聖墓,草菴寺裡的摩尼教遺存,都彰顯著這座城市兼採東西方文明的浸潤。

東方大港的繁盛雖然已經遠去,但泉州的食餚和風物都足以讓人記戀,在刺桐花開之時,還能追想這座光明之城舊時的情致。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