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金線泉的金線之謎,你知道嗎?

早已不止繁衍更迭多少代。。。

那水底潛游的錦鯉自在地嬉笑玩鬧,

這金線泉池畔的青松卻仍巍巍矗立,

白駒過隙,日月如梭,無數時光悄然而過。

金線泉不大,卻有一大奇觀。

此泉澄澈見底,池心漂浮一道水線波紋,時隱時現。映日凝望,宛如一條金線,金線泉也因此得名。這金線不僅白天可見,在月華流照的夜晚,清明幽靜的水面上,金線遊移飄動,飄飄蕩蕩,直到把人心蕩出褶皺,泛起漣漪。

北宋文學家曾鞏曾作《金線泉》,詩云:“玉甃常浮灝氣鮮,金絲不定路南泉。雲依美藻爭成縷,月照靈漪巧上弦。”金線泉奇景之美,一見而知。

其實關於這金線之謎,前人早己破解。劉鶚在《老殘遊記》裡,就有一段深刻解析:

這金線泉相傳水中有條金線。老殘左右看了半天,不要說金線,連鐵線也沒有。後來幸而走過一個士子來,老殘踅便作揖請教這“金線”二字有無著落。那士子拉著老殘踅到池子西面,彎了身子,側著頭,向水面上看,說道:“你看,那水面有一條線,彷彿遊絲一樣在水面上搖動,看見了沒有?”老殘也側了頭照樣看去,看了些時,說道:“看見了,看見了!這是什麼緣故呢?”想了一想,道“莫非底下是兩股泉水,力量相敵,所以中間擠出這一線來?”那士子道:“這泉見於著錄好幾百年難道這兩股泉的力量,經歷這麼久就沒有個強弱嗎?”老殘道:“你看,這線常常左右擺動,這就是兩邊泉力不均的道理了。”那士子倒也點頭會意。說完,彼此各散。

白駒過隙,日月如梭,無數時光悄然而過。任世事變遷這金線泉池畔的青松卻仍巍巍矗立,池中的青藻仍肆意浮動,那水底潛游的錦鯉自在地嬉笑玩鬧,早己不知繁衍更迭多少代了……那抹金線,也仍舊漂浮在水上,時左時右,盪漾不休。

有調皮的少年拿著不知從哪處尋來的木杖意欲擾亂它,金線果然不復存在了。可不過須臾,水面靜了下來,金線,又出現了。

濟南金線泉的金線之謎,你知道嗎?

攝影:邵凱

元好問在濟南的尋訪金線泉之旅

元好問(1190—1257),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縣)人。金代傑出的文學家。在金曾任行尚書省左司員外郎等職,金亡不仕。他工詩善文,蔚為一代詞家。他曾兩次遊歷濟南,寫下了《濟南行記》優美篇章和吟詠濟南的詩15首,“羨煞濟南山水好,幾時正作卷中人”“看山看水自由身……有心常作濟南人”,抒發了他對濟南美麗景色的熱愛之情。

清代任弘遠撰《趵突泉志》記載了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故事:元好問在太原時,一日街頭閒遊,遇見一位美髯飄灑、身背寶劍的道人,邀他到酒肆飲酒。二人舉杯同飲,言談好不投機。道人說:“今日知遇名士,受益匪淺。貧道家居濟南趵突泉邊,那泉水日夜噴吐,氣勢壯觀,可謂天下第一,舉世無雙,何不隨我去遊觀番?元好問愉快地答應下來,說:“今後如有閒暇去濟南,一定前去拜訪,同遊名泉。”兩人相約,依依相別。

過了幾年,元好問路過濟南,需逗留幾日。這天,他來到趵突泉邊遊覽。面對滾滾湧泉,心馳神往,久久不忍離去。不覺日將中午,他走進泉邊的濼源堂,伏几稍息,不覺蒙曨睡去。恍惚中太原相遇之道人飄然而至,拱手作揖道:“一別數裁,今日名士前來,難道忘了太原相約?距家咫尺,何不先來看我?”元好問頓覺誠惶誠恐,正要離坐施禮道歉,不料猛然驚醒,卻是做了一個夢。抬頭一看,只見濼源堂大殿懸掛的匾額上寫著三個大字“呂仙閣",正中端坐著八仙之一呂洞賓的塑像。那塑像美髯飄灑,身背寶劍,兩眼中有神光。元好問急忙躬身下拜,傾訴衷腸……

濟南金線泉的金線之謎,你知道嗎?

攝影:邵凱

濟南金線泉的金線之謎,你知道嗎?

攝影:邵凱

當然,這只不過是一個傳說故事,不足為信。不過,元好問生的確兩次到過濟南,傾情於濟南的湖山泉水。幼年時期,他曾隨父赴任去掖縣(今萊州市),路經濟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42年後他第二次遊歷濟南時,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兒時曾過濟南城,暗算存亡只自驚。四十二年彈指過,只疑來處是前生。

金亡後的第二年,即蒙古太宗七年(1235年)秋七月,元好問又來到濟南。他在濟南友人、散曲家杜仁杰的陪同下,泛舟大明湖,尋訪金線泉,登臨千佛山、華不注山、藥山,甚至遊歷章丘的繡江,寫下了“羨煞濟南山水好,幾時真作畫中人”,“日日扁舟藕花裡,有心長作濟南人”的名篇佳句。

這次在濟南遊覽,他最感興趣的是尋訪金線泉。他從著錄中看到宋代著名文學家、曾任齊州(濟南)太守的曾鞏曾有幸見到金線泉湧動的“金線”,並寫下了吟詠的詩句:

玉甃常浮灝氣鮮,金絲不定路南泉。

雲依美藻爭成縷,月照靈漪巧上弦。

已繞渚花紅灼灼,更縈沙竹翠娟娟。

無風到底塵埃盡,界破冰綃一片天。

然而,元好問在泉池徘徊了三四日,也未能一睹“金線”風采,這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他在《濟南行記》中這樣寫道:“金線泉,有紋若金線,夷猶池面。泉今為靈泉庵,道士高生妙琴事,人目為琴高,留予宿者再。進士解飛卿好賢樂善,款曲周密,從予遊者凡十許日,說少日曾見所謂金線者。尚書安文國寶亦云:‘以竹竿約水使不流,尚或見之。’予與解裴回泉上三四日,然竟不見也。”

元好問未曾見到的泉水“金線”奇觀,到了明清兩代,卻又顯現得清清楚楚。清代文學家劉鶚在《老殘遊記》中作了如下描繪:“那士子便拉著老殘踅到池子西面,彎了身體,側著頭,向水面上看。說道:‘你看,那水面上有一條線,彷彿遊絲一樣,在水面上搖動,看見了沒有?’老殘也側了頭照樣看去,看了些時,說道:‘看見了,看見了,這是什麼緣故呢?’想了一想,道:‘莫非底下有兩股泉水,力量相敵,所以中間擠出這一線來?’那士子道:‘這泉見於著錄好幾百年,難道這兩股泉的力量,經歷這麼久就沒有個強弱嗎?’老殘道:‘’你看,這線常常左右擺動,這就是兩邊泉力不勻的道理了。’那士子倒也點頭會意。”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