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老牌橫河溜冰場 老杭州還記得在這裡摔過的跤嗎?

錢江晚報

走過長長的土山弄小巷,小巷的盡頭就是杭州橫河溜冰場。溜冰場鐵皮大門有點鏽跡斑斑,旁邊牆壁有些地方已斑駁。

大門兩側貼著“杭州市上城區體育總會”、“杭州市上城區武術協會”兩塊牌匾。牌匾旁則貼著杭州市橫河培訓中心招生簡章,杭州速度輪滑隊簡章兼報名表。

下著雨,冰場沒什麼人。穿黑棉襖的主管吳智勤正在辦公室裡燒開水。從一名曾經打比賽的杭州輪滑選手,到現在變成橫河溜冰場的負責人,吳智勤的一生都在和輪滑打交道。

今天我們的杭州故事,來聽杭州老牌橫河溜冰場的主管吳智勤講故事,聽他講一講橫河溜冰場往事,以及他與輪滑的過去和現在。

杭州第一家溜冰場,當年真是時髦

我是杭州本地人,橫河溜冰場是杭州第一家溜冰場,上世紀70年代開業的。

當時,滑旱冰,或輪滑,是件很時髦的事情,時髦程度對標現在抖音在年輕人中的影響力。

溜冰場剛開起來的時候,是1975年或者1976年。

溜冰場人氣有多火爆呢,場地裡有五六百雙的旱冰鞋,雙休日開門不久,一波波人就在門口等著,因為鞋子已經被借光了。一個個格子儲物櫃,被來玩的人的東西塞滿,後來的人的東西都只能放在地上,掛上橡皮筋和木牌製成的號碼牌。

溜冰場雙休日早上9點開到11點,下午1點開到4點。玩一個小時的價格是1毛錢。

場地四周掛著四個喇叭,是用來提醒大家時間的。工作人員要喊,“下午1點到2點的時間已經到了,不要逗留”,喇叭四個角度迴圈播放,提醒大家玩得再高興也不要超過預定那1個小時。但就算是這樣,也有些孩子戀戀不捨,玩了三四個小時才想起來離開,那就要補票了。

溜冰鞋也很特別,一塊鐵板下面有8個輪子,分兩排,鐵板兩邊用帆布繩子固定,穿的時候,把自己的鞋子放在鐵板上,然後從上面繞個圈穿過鐵板再繞個圈系蝴蝶結,重複動作,整個腳面要打上五六個蝴蝶結,才算穿緊了。

輪滑隊裡都是高手,人人都有馬甲線

8歲溜冰的我沒有教練,靠的是自學,先學會走,然後八字滑,壓低重心。十多天,我就學會了。第二年,我被教練看上了,變成橫河溜冰隊的一員,開始訓練,開始去市裡、省裡、全國參加輪滑比賽。

想要去打比賽是要吃很多苦的。雙休日、寒暑假我都在訓練。當時,溜冰場裡只有圓形的彎道,為練直道滑行,教練帶著我和其他十幾名隊員去長橋公園。我們揹著大掃帚,每天早上先把地掃一遍,掃清石子,等身體熱了,就來回幾百趟直道輪滑練起來。

練腿力,就要在山上兔子跳,練臂力,就用簡易的石頭槓鈴練習,還用麻袋繩子跳繩……現在都在說什麼馬甲線、一字馬,我們當時,十幾個隊員無論男女,那是人人都會,人人都有馬甲線。

夏天,在輪滑場上也要滑行百遍,曬得像個非洲人一樣。

大家都很會吃苦,但是也都很快樂。我們比同齡的孩子見得更多,打比賽,去溫州,去北戴河,去福建,去青島,有時候要坐2天2夜的火車。在一起日子久了,輪滑隊裡,同學之間的感情都很好,就算吵架也從來不會鬧掰。

我們的成績很出色,300米、500米、1500米幾乎都是冠軍,拿著獎牌回來,榮譽感倍增。

從門庭若市到今天,不過二十年

我18歲的時候,退役了。輪滑雖是我的心頭愛,但父母總覺得我應該找個能夠吃飯的手藝。急需安定的我,選擇做溜冰場助教。

我守著這個冰場,也看著這冰場一點點變遷,看著它被更新更好玩的事物代替。慢慢地,輪滑場來的人少了,大家去玩QQ了,去玩露天舞場了。大家把輪滑忘記了,好像它不曾出現過一樣。

從門庭若市到門前冷清,也不過二十年。1995年,橫河溜冰場關閉,改成露天舞場。我被安排去了體育局工作,過上了一段沒有輪滑的日子。

我曾經以為輪滑就這樣消失了。沒人提起過,我曾經的隊員們四散天涯。我每天上班打卡,許久未曾健身了。

直到2003年,全民健身再次興起,我被通知,輪滑場又要再次開放,我要去重新管理輪滑場了。

現在橫河輪滑場的佈置,還是2003年輪滑場的樣子。

我招了10多個教練,他們都從真冰場上退下來,曾拿過全國冠軍。我們開始招學生,二三十人的精英班,是要去打比賽的;初級班二三十人,是給小孩子初步學習的。我們也和學校進行洽談,輪滑逐漸走進了很多學校的課堂。

橫冰輪滑場重新熱鬧起來了。我們推薦的學生打比賽幾乎都是第一名。

看到好的苗子,是更加高興的事情。輪滑雖是非奧專案,但是亞運會、世界青年錦標賽都有輪滑比賽。

以前一些家長會為了學習讓孩子放棄運動愛好,但是全民健身概念有了後,堅持下來的家庭越來越多了。我自己的孩子今年25歲了,我沒讓他從事輪滑這一行,最初是心疼他吃苦。但是現在我想明白了,其實愛運動的人的狀態反而會更積極更能吃苦。

我現在等著我孫子出生,我要開始培養我的孫子了。

老故事掀起一波“回憶殺”——

教我滑冰的初戀也在那……

吳智勤講的故事,炸出了很多“孩子”的快樂。一位讀者留言:“真是滿滿回憶殺,小時候暑假裡幾乎天天報到。那種最牢潮(杭州話,大意是老式老舊)的一塊鐵板四個輪子直接綁在鞋子上,就能放飛自我,還真以為自己會飛的年紀啊。”

記者聯絡上了這位讀者徐女士。“暑假沒人管,就住外婆家,我外婆家就住橫河溜冰場邊上,記憶其實挺簡單的,那時候也沒啥玩的,就一個人瘋玩,溜冰場其實很便宜,在裡面能玩一整天。”

徐女士還記得,溜冰場裡有個小坡,膽子大了,就喜歡衝上去又衝下來,如果摔了會比較慘。

在溜冰場玩耍的日子裡,對出租的鞋印象最深。“比一般室內溜冰場的都要破。”人多的時候等排到隊了,就不太挑得出正常的鞋了。只剩鐵板,沒有鞋帶了。

小時候,做完作業就放飛了,經常在那裡玩到天黑才回家。“有時候想想,怎麼就不厭,那時候的快樂太簡單了。”

更多的讀者也掀起了一波回憶殺——

“橫河溜冰場,當年經常趴在柵欄外看,真的有溜得很好的,看著很過癮,但不敢上,只敢扶著欄杆走走。”

還有一位,欲言又止——

“談戀愛必去的溜冰場,那個時節真時髦。我的初戀……現在他不知道在哪裡,是他拉手教我溜冰的。”這位女士不肯多說,但感覺她的記憶閘門已被開啟。

(原題為《杭州老牌橫河溜冰場主管吳智勤@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老杭州,還記得在這裡摔過的跤嗎 故事引發一波“回憶殺”:那是真以為自己會飛的年紀啊》。編輯張鍾文)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