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追隨丁元英精神的學徒4

一個追隨丁元英精神的學徒4

丁元英與韓楚風坐而論道談文化: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皇恩浩大的文化,它的實用是以皇天在上為先決條件。中國為什麼窮?窮就窮在幼稚的思維,窮在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上,這是一個滲透到民族骨子裡的價值判斷體系,太可怕了。

這種文化上的衝突和壓力,讓丁元英生出了逃避心理,就想找個地兒一個人待著,沒有主義,也沒觀念衝突,相互之間誰都不妨礙。誰知道在小城市也沒躲過去。

先不談文化強勢與弱勢,文化是什麼?

用李錄在《現代化十六講》的說法是:

文化是指生活在不同地區的人們,在漫長的時間裡形成的獨特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及信仰。文化用來區分不同地區、不同人群之間的區別。

用認知心理學的解釋,就是模因。模因是文化的基本單位,是觀念、符號、行為,經由文字、話語、動作、儀式或任何其他可模仿的方式傳播。

文化是一種結果。是適應當時的社會政治、經濟、生產力等各方面限制條件所形成的產物。

只不過這種文化觀念一旦被群體接受,就很難改變。就像之前發的提到世界觀拼圖的邏輯一樣。人會自然捍衛自己認可的世界觀。一旦上升到「信仰,指不以道理計的無條件忠誠」的地步,就很難再改變。

不過外部的客觀世界不在乎你的感受,環境在劇烈改變,卻有人依然停留在原地。

01 白手起家的山東清河縣首富

想要了解救世主文化怎麼來的,要看社會的環境以及其資源分配邏輯。

比如,《金瓶梅》用看似色情的外殼,講述了西門慶從白手起家成為山東清河縣首富到最終曲終人散的故事。

西門慶的起點,繼承了家裡的小藥材鋪子,只能算個有點小錢的商人而已。其如何一步一步登上當地首富的位置呢?

有幾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

①娶了孟玉樓,其原來是南門外開布店的老闆老婆。後來孟喪偶,繼承了一筆遺產,其中現銀有1000多兩。陪嫁給西門慶。西門慶的資產算是邁進了一大步。

②娶了李瓶兒。李瓶兒本是東京蔡太師女婿梁中書的小妾,後來梁中書被殺,李瓶兒趁亂帶了大量珠寶往東京投親。後來各種故事,最終這批珠寶以及銀兩也都陪嫁給了西門慶。注意,裡面有大量皇宮的珠寶飾品。讓西門慶的財產量級實現了躍遷。

③買官鋪墊官場人脈。用錢開路,買通蔡京,巴結高俅的管家翟謙,做上山東提刑所的理刑副千戶,由於其財大氣粗,說話比正職好使多了。正式成為當地黑白兩道通吃,炙手可熱的人物。

④有了政治資本,開始壟斷當地的食鹽、藥材鋪子、絲綢生意、各種放高利貸。整個資產呈現暴漲趨勢。只是後來其身死,整個鏈條也崩潰。

西門慶做了首富最大的願望是什麼?生兒子,考功名,取名直接就是赤裸裸的官哥兒。尋求更深層次的政治庇護。

這個時代的規矩是什麼?徹底的官本位結構,商人只能依附於官而存在,否則分分鐘會被團滅。

西門慶完成了跟京都高官的結盟以後,當地所謂的衙門簡直就成了西門慶自家開的,有沒有犯罪,生殺掠奪只是西門大官人一句話的事情。以至於當地都知道行賄官老爺(正職)還不如求西門大官人好使。

比如,蔣竹山開了個藥材鋪子和西門慶競爭,結果西門慶找了些地痞流氓直接說蔣欠錢,把他打了一頓。然後再被捉去衙門提審,地痞流氓倒沒事,直接判蔣竹山惡意賴賬,在衙門裡又痛打了蔣竹山三十大板,打得他“皮開肉綻,鮮血淋漓”。蔣竹山的下場是,保住了一條命,默默的遠走他方了。

換位思考一下,這時候內心苦楚的蔣竹山會盼啥?肯定是希望有個能主持正義的青天大老爺為自己做主。只是如果其真的走上了攔轎子的路,估計離見閻王也不遠了。其最理性策略就是保住性命,自吞苦果遠避他鄉。

官本位結構有著強大的合法傷害權。

就是說有些人能夠利用自己的管轄權,在其職權範圍內,利用冠冕堂皇的理由給其治下的民眾以傷害。所有人都清楚這是打擊報復,但所有一切都是在合法的名義之下進行的。

合法的傷害你,讓你有苦說不出,又逃不了。只能寄希望於體制內出現叛變者,青天大老爺,主持公道。

背後的邏輯是什麼呢?這些人追求的到底是什麼平等呢?根據吳思的劃分主要有三層:

①等價交換原則。

寄希望於體系內自我的監管和檢查體制。根據明文規定來實際執行。雙方平等,誰也不強迫誰,有權力對應著義務,不能只有權力沒有義務,沒有交換,只有索取。

這個就是丁元英反覆講到的,大家應該接受的是這種文化,市場交換原則,現代文明體系下的市場經濟文化。

②能接受利益受損,但是把事情做了

在實際中由於對方有合法傷害權,可以任意傷害我,我弱小,我恐懼,我認了。我可以接受我吃虧,可以接受付出更高的成本,可以接受各種潛規則下導致的利益受損。只要能最終把事情辦成了我就能接受。

比如,吳思舉得例子,當年裝有線電話,需要塞錢塞煙,還得等半年最終才安裝上。這個也認了,確實也沒有人逼自己必須要安裝,效率不高,暗示給錢,自己都能接受,畢竟還是把電話安裝上了。

在一些公開報道的反腐案例中,有一類官讓人神共憤,連內部人都唾棄不已,就是隻拿錢不幹事,不吐錢,還利用合法傷害權索求無度。最終被激烈舉報翻船。

③得寸進尺,忍無可忍

在第二層的基礎上,索求無度。利益索取到對方連活命的機會都沒了。只能在基本的生命線上掙扎。

這時候羊也無法忍受了,從理性的角度,反正都沒命,幹嘛不搏一把?

皇恩浩蕩,救世主的文化講的其實就是第三層的文化。快活不下去了,但是還能苟活著,吃不了草,還可以吃樹根,不想搏命。唯一的希望在於能有個清官也好,或者救世主也好,能壓制一下第三層的無度的欲求。

只要能回到第二層就好啊。那就是徹徹底底,非常滿意的皇恩浩蕩了,那是發自肺腑的感恩戴德。從不敢奢望真的實現第一層的公平。

這也是魯迅調侃的,求奴隸而不得的階段。

西門慶完成基本的財富積累以後,花了大筆的開支,去獲取這種合法傷害權的保護。而有了這種權力的加持,又可以獲取到准入性暴利行業「合法」壟斷權,從而形成一種雙向正迴圈體系。

不管怎樣改朝換代,這種淳樸的民間智慧已經變成一種文化體系,不斷傳承。救世主,青天大老爺對於普通民眾就是符合時代背景的最優解。

02 死迴圈魔咒被誰打破了?

這就像是一種死迴圈的魔咒。

朱元璋作為底層人上位,想要徹底反叛這種死迴圈,採取了很極端的措施。只是隨著時間推移,一切又死灰復燃。

從上到下都產生了一種無力感。

後來大家也就習以為常。只要不要被逼到第三層的臨界值就好。只是造化弄人,往往天氣就會成為第三層的導火索。農業作為基本盤,天氣上的不順作為外因,這時狼階層依然根據原本的慣性索求,那就只能帶來激烈的衝突。

真正打破了這種死迴圈魔咒的是工業革命的誕生,讓生產力快速提升,物質真的開始豐富起來。

整個生產的動力源從原來的人力、蓄力,轉變成了蒸汽動力、電力。實現了工廠的大規模生產,吸納了足夠多的人口。同時由於物質的極大生產,這時候人才開始在真正意義上變成人。

不再是成本的概念,而是資本的概念。大規模的供給帶來的就是對於市場需求的擴大,原本只有少數人才能享受到的物質,也開始能夠被一般人所享受到。以至於現在頂級富豪們的炫富遊戲都了無新意,比如,花5億美金造一艘私人遊輪。

這時資源分配的邏輯終於在原來的閉環上,出現了一個新的缺口。商人階層第一次可以出現不依附於官本位來獲取資源,可以透過市場經濟實現財富的積累。

生產力的快速提升,讓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大規模的供大於求的狀況,開始讓消費者有了所謂「上帝」的稱呼。公平的第一層終於慢慢迎來了曙光。

只是這種文化的波及是漸進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完成新的觀念替換。

總結:

丁元英的精英背景,讓他在國外更早的接觸到這樣的市場經濟文化,瞭解到市場經濟的規律。從而形成了一種強大的資訊不對稱能力。其既可以利用這種文化邏輯,又可以超越這種文化邏輯。

作為國內當時觀念的領先者,與時代格格不入帶來的孤獨感,讓丁元英一度感覺到很壓抑。在國外被認為是外人,在國內同樣無法被認同,成了一種夾縫中的人。跟別人談這種文化,也不能被理解。動不動就給個說鬼話、辦鬼事的標籤。

比如,《綠皮書》中上流社會鋼琴大師Shirley,但是由於面板是黑色的。造成其在白人的上流階層表面尊重實則歧視得不到認同,與真正的黑人階層又格格不入。成了一種夾縫中的人。

文化這種層面的信念衝突是非常劇烈甚至是慘烈的。即使是在21世紀的戰爭中,其中最棘手的戰爭依然是宗教之間的戰爭。所以,丁元英採取的策略就更加聰明,用一個商業化的案例來引發社會對於文化的討論。而西方完成這種信念的變化,用的社會啟蒙運動,討論更加激烈,波及更加廣泛,改變也更加徹底。

皇恩浩蕩的文化,救世主的文化,是時代、環境、生產力的必然產物。寄生在權力上,從而獲得資源的分配權,獲得最大的利益,成為最理性的選擇。而那些做不到的人,為了能在第三層公平上苟活,也只能透過皇恩浩蕩來麻痺自己。寄希望有人大發善心,不要竭澤而漁,畢竟羊也要活命。

而市場經濟文化的出現,最應該感激的是那些不斷提升人類生產力的偉大先行者。生產力的提升從而帶動整個生產關係的變化。最終讓這個世界越來越好,暴力越來越少。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