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照相館: 從一棵樹,到一片海

荒漠曾經來過,森林還是勝了。

這兩張照片裡的是同一片土地,北京往北約400公里的塞罕壩。

塞罕壩,曾是清代皇家獵苑“木蘭圍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後因開圍墾荒、大肆砍樹,逐步退化成荒原沙地。樹木倒下了,飛鳥走禽不見了。伴隨來的,黃沙蔽天,乃至這黃沙飛揚直上,波及北京。

20世紀60年代初,為改變“風沙緊逼北京城”的嚴峻形勢,國家下決心建一座大型國有林場,恢復植被,阻斷風沙。

這些地方土壤只有幾釐米厚,相當於“在青石板上種樹”。

時空照相館: 從一棵樹,到一片海

“功勳樹”資料照片。

圖中傲然挺立的落葉松,塞罕壩人叫它功勳樹,當年,正是在渺無人煙的荒漠深處,人們與它相遇,堅定了塞罕壩能種樹、而且能種出一片大森林的信念。

塞罕壩機械林場1962年建場。一個甲子的光陰過去了,曾經的荒原沙地,蛻變成一片綠色的海洋,成了守衛京津的重要生態屏障。

塞罕壩不僅成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範例”,林場建設者還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地球衛士獎”。

想一百種讚美的話,都不如這綠色的森林來得直白。

時空照相館: 從一棵樹,到一片海

塞罕壩機械林場內的望海樓(2021年8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而今又是一個春天。春天流下的每一滴奮鬥汗水,都會在後面的某一天,換來收穫滿滿。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