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一座小山寸草不生, 考古隊 下面是漢朝常山王陵墓

河北一座小山寸草不生, 考古隊 下面是漢朝常山王陵墓

河北太行山東麓的鹿泉市東南方位,有一座低矮的小山丘,當地傳說這座山在古時候是矗立在海水中的,是以稱之為“海山”。海山東南腳下,是一個巨型的黃土臺,臺上有兩座高達30米的封土堆,這裡的土壤顏色和周圍完全不同,是奇怪的暗紅色,且幾十年來寸草不生,當地人也不以為怪,經常在這裡取土燒磚。

直到1991年春,在這座封土堆上取土的村民,忽然挖掘出大量的青銅器和陶器,等考古隊趕到,對這裡的古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發現這裡是黃腸題湊的墓葬形制,地宮是中間豎穴土坑,四周迴廊圍繞的結構古墓雖然早就被盜墓賊光顧,可依然出土了7000多件珍稀文物,包括震驚考古界的國寶馬車,以及刻有“常山”,“ 常食中般”,“ 二十九年”等銘文的青銅器,為此,專家確認此墓主人是西漢時期的常山王劉舜。

河北一座小山寸草不生, 考古隊 下面是漢朝常山王陵墓

據《漢書》記載,劉舜本是西漢景帝劉啟第十四個兒子,在世期間受到父親漢景帝和哥哥漢武帝的百般照顧,在公元前145年,他被封為常山王,在20多年的王爺生涯中,劉舜為自己修建了這座規模宏大的陵墓。可惜在1992年,大量青銅器出土之後,遭到餓了當地村民的大規模哄搶,無數珍貴的銀盒、銅鼎、蘑菇形蓋鈕銅壺,帶杵銅藥臼等文物就此失落民間。

河北一座小山寸草不生, 考古隊 下面是漢朝常山王陵墓

多虧只是淺層文物被哄搶,而地下的更多珍貴寶物,則在駐軍的保護之下,得以被挖掘出來珍藏於各地博物館。據專家介紹:死於公元前114年的劉舜,作為西漢第一任常山王,對此墓葬的發掘,為研究西漢的陵墓禮儀和常山國曆史具有極高價值。

河北一座小山寸草不生, 考古隊 下面是漢朝常山王陵墓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