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堅守8天7夜保住浚縣古城 實現“不傷亡一人”

映象網訊 8月24日,在“河南省加快災後重建”系列鶴壁專場新聞釋出會上,鶴壁市應急管理局副局長常現順就鶴壁如何組織抗洪救災的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常現順表示面對鶴壁建市以來罕見的雨情、汛情、險情和災情,面對37餘萬人的轉移安置,並且無人員傷亡失聯。在具體工作中可概括為:突出“早”、落實“責”、重點“避”、發揮“統”的作用。

突出“早”。一是早安排,全國、全省防汛會以後,鶴壁就及早動手,堅持底線思維,解決防汛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圍繞重要風險點、薄弱環節,比如地質災害點、採煤沉陷區、城市易澇點、隧道涵洞,蓄滯洪區的險工、險段進行全面排查,建立問題臺賬,及早督促整改到位。二是早預警,及時建立應急、氣象、水文、城市管理、自然資源等部門會商研判機制,及時與氣象、水文、城市管理、自然資源等部門建立會商研判機制,時刻關注“七情”即雨情、水情、汛情、工情、險情、災情和輿情的變化,第一時間會商研判,釋出預警資訊,共釋出預警提示、工作指令1000多條。三是早組織,7月13日,全省進入汛期應急狀態,鶴壁就啟動應急響應,制定應急四項機制。比如啟動預警領導深入基層指揮處置機制,當24小時內降雨量達到50mm、80mm、100mm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時,就分別啟動黃色、橙色、紅色預警,降低了啟用標準。7月17日,當24小時降雨量剛達到80mm時,市級指揮部就開始集中辦公,及時會商研判,每日排程。什麼時間上報啟用哪個蓄滯洪區、什麼時間關閉哪個蓄滯洪區、人員怎樣安置、怎麼轉移、轉移到哪裡等,都一一明確。

落實“責”。將全市的主要河流水庫、自然災害隱患點、城市易澇點、蓄滯洪區全部明確責任人,並在鶴壁日報、淇河晨報等主流媒體上公示。在7月18日就製作《防汛工作手冊》、《應急處置流程圖》發到各縣區和成員單位。嚴格24小時應急值守和領導帶班制度,對重點部門防汛值班情況定期抽查,全市通報。四大班子全部到分包縣區、責任段開展工作。

重點“避”。面對可能出現的極端天氣,堅持用“大機率思維”應對“小機率事件”和“生命至上,避險為要”。建立資訊釋出機制,利用各種媒體共釋出各種預警資訊、避險知識、自救提示簡訊1000萬條。比如建立市縣鄉村四級預警應急處置機制,直接將資訊傳遞到村、戶,開大喇叭、敲銅鑼。7月11日、7月20日、7月31日兩次極強降雨和一次大風前後時段,就將水庫、河道下游村莊、地質災害點、採煤沉陷區、城市易澇點、涵洞等薄弱環節緊急避險36896人;臨時停用車庫130個;撤掉廣告牌、空中懸掛物1700處(件)。目前,面對自然災害到來,緊急避險,讓老百姓有自我保護意識,逐步形成一種機制。

發揮“統”。市防指充分發揮“統”的職能,成立“10+N+X”工作組(即10個工作專班,N個相對固定單位,X個不固定單位),集中辦公,統一排程指揮全市防汛救災工作;組織大小會商研判近50餘次,牽頭召開9次新聞釋出會,每次新聞釋出會參加單位不同,釋出內容不同,及時迴應不同時期百姓期待和關注的問題;統籌部隊官兵1792人,消防隊伍432人,各種救援力量120餘支5000餘人,志願者近萬名,基幹民兵2。98萬人次,公安幹警3。9萬餘人次,出動車輛3600餘臺次,加固堤壩1。89萬米,裝填搬運沙袋11萬餘個,挖運土石2。43多萬方,救援圍困群眾1。72萬人,調配各種救援物資、裝備266萬臺(件),用70多小時封堵了彭村漫溢決口,堅守8天7夜保住了浚縣古城,用實際行動實現了“不傷亡一人”的金標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