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武功山協同立法:結束“一山三治” 共謀“大武功山”

江西武功山協同立法:結束“一山三治” 共謀“大武功山”

圖為航拍下的江西吉安安福羊獅慕風景區。劉力鑫攝

中新網南昌11月28日電 題:江西武功山協同立法:結束“一山三治” 共謀“大武功山”

作者 劉力鑫

在江西中西部,有這麼一座山,它既有高山草甸、奇峰險壑、瀑布溫泉等豐富的自然景觀和資源,也有帳篷文化、月亮文化和福文化等特色人文底蘊,它就是以“武功天下奇”聞名遐邇,引無數遊客競“折腰”的武功山。

武功山主脈綿延120餘千米,總面積約970平方千米,地跨江西萍鄉、宜春和吉安三個地級市,諸如吉安安福羊獅慕、宜春明月山也屬於武功山的範疇。

但行政區劃原因導致了長期以來上述三地各自管理,形成了武功山“一山三治”的割裂局面。

隨著近年來江西省大力推進“大武功山”品牌建設和武功山全域保護開發,“一山三治”的弊端日益明顯,成為阻礙武功山發展的一大“攔路虎”。

為解決這一難點,2020年,江西省人大常委會協調萍鄉、宜春、吉安三市共同開展武功山區域發展協同立法工作。據瞭解,這既是江西省首次開展協同立法,也是全國首例“山嶽型”協同立法選題。

歷時近兩年不懈努力,《江西武功山風景名勝區——萍鄉武功山景區條例》《江西武功山風景名勝區——宜春明月山景區條例》《江西武功山風景名勝區——吉安武功山景區條例》三部法規於2021年9月被江西省人大常委會批准,將於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江西武功山協同立法:結束“一山三治” 共謀“大武功山”

圖為航拍江西武功山的最高峰白鶴峰(金頂)。劉力鑫 攝

立法前:“一山三治”問題多、難解決

“雖然三地都高度重視武功山的保護髮展,但在發展的程度、力度、速度等方面不協調,產生了諸多深層次的隱性壁壘,難以形成合力。”江西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楊潤華告訴記者。

開啟江西的地圖,以武功山為中心,可以看到萍鄉市蘆溪縣位於西北面,吉安市安福縣位於東南面,宜春市袁州區則位於東北面,其中吉安市所轄武功山範圍正好處於三地相對的中間區域。

為便於保護和管理武功山,三地先後成立了各自的景區管理委員會,其中萍鄉和宜春兩市於2000年初就已成立,吉安則在2012年才成立。

記者近日在武功山實地採訪時,分別從萍鄉、宜春、吉安三地上山,看到的場景也大不相同——萍鄉和宜春區域的景區建設更為完善,基礎設施更加齊全,景點也更多。而吉安區域由於景區發展較晚,景點還在不斷完善建設中。

在採訪過程中,各方人士均表示,當前武功山面臨著綜合執法機制、跨行政區域建設專案審批以及景觀資源保護等亟須解決的“老大難”問題。

在執法難和景觀資源保護難方面,安福武功山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劉沛芳感觸頗深。“一些遊客隨意在景區搭設帳篷,亂丟垃圾的行為,很容易破壞高山草甸,造成沙漠化和環境汙染等問題。但由於我們缺乏處罰依據和執法許可權,只能對遊客開展文明勸阻,效果有限。”劉沛芳說。

萍鄉武功山風景名勝區黨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陳文宇也對上述問題感到十分痛心。他告訴記者,這些年萍鄉陸續投入了1600多萬元開展高山草甸治理。

已在管委會工作了16年的陳文宇,親自參與了萍鄉武功山的保護和發展,也看到了當前武功山面臨的諸多難題。

“以跨行政區域建設為例,萍鄉對武功山的開發早、投入大,難免有一些建設專案會跨行政區域。但過去缺乏明確的規定說要怎麼辦,各地想法也不統一,我們花費了很多時間精力同其他地市溝通。”陳文宇說。

除上述問題外,宜春市明月山管委會黨工委委員彭煥維還一針見血地指出,當前三地都以山體景觀為資源本底,存在產品同質化、重複建設較多的現象,“三地未能在區域發展協同上發揮合力,共同打造武功山品牌。”

在陳文宇看來,隨著三地發展差異越來越大,各地自身和相互間面臨的問題都愈發嚴重,已經到了必須解決的時候。

立法中:集思廣益、求同存異達成共識

據介紹,早在2017年,江西省就印發了《武功山經營管理體制改革方案》(下稱《方案》),提出了“六個統一”,即統一規劃、統一品牌、統一門票、統一線路、統一標準和統一營銷,試圖透過經濟手段,解決“一山三治”問題,但總體上效果欠佳。

“《方案》實施後,三地雖達成了一些基本共識,但在解決爭議、破解難題、和諧發展的磨合中,仍有不少‘腸梗阻’問題。”楊潤華表示,打造“大武功山”品牌是一項跨區域的系統工程,需要建立和實施協作機制才能取得實效,地方立法應當且可以為“大武功山”保護、管理和發展提供製度性保障。

為此,2020年,江西省人大常委會決定採用省人大法制委、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牽頭,萍鄉、宜春、吉安三市人大常委會分別立法、同時報批的協同立法模式,希望能用法律手段推動“六個統一”,凝聚三市共治合力,做大做強“大武功山”品牌建設。

江西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辦公室副主任廖文全程參與了武功山協同立法工作。他告訴記者,在近兩年的時間裡,江西省人大及其常委會相關部門曾多次前往三地調研,數次召集省、市兩級各方開會討論,連武功山都爬了好幾次,“就是為了搞清楚問題所在並協調各方達成共識。”

記者瞭解到,在這期間,江西省人大常委會先後印發了6個版本的武功山協同立法具體條文模版(《草案徵求意見稿》)供三地參考。

江西武功山協同立法:結束“一山三治” 共謀“大武功山”

圖為遊客行走在江西武功山高山草甸的漫步道上。劉力鑫 攝

劉沛芳向記者回憶了她經歷的一個難忘片段。“楊潤華副主任就不採納安福縣在原則中新增‘屬地管理’一事,和我詳談了一個多小時,詳細分析了有關政策和文字條例,逐一打消了我們的顧慮。”

廖文也向記者透露,有兩個地市就某些處於兩地交界地帶且存在歸屬權爭議的景點是否應該寫進彼此的《條例》以及具體的文字該如何表述問題各執己見,最後多方溝通協調才達成共識。

接受採訪的三地有關人士都表示,近兩年的立法工作,就像是一場漫長的拉鋸戰,是三地不斷統一思想、處理分歧、謀求共識的過程。

而除了努力達成共識外,本次協同立法還著力突出地方特色,解決各地特有的問題。

例如萍鄉就規定要對高山草甸實行原生態保護;宜春則規定對景區特有的雲谷飛瀑、太平山等景觀和資源實行重點保護。

而一直苦於沒有執法權的安福武功山管委會,根據《條例》規定,經依法批准後,可以設立綜合執法機構,相對集中行使行政處罰權。

2021年9月,此次協同立法的最終成果——萍鄉、宜春、吉安三地的《條例》均被江西省人大常委會正式批准透過。

立法後:齊心協力擁抱“大武功山”

翻閱三地的《條例》,記者發現,在第四章“協同與合作”部分,三地內容保持一致。

該章節共9條條款,對三地建立協調機制、資訊合作、跨區域工程建設的溝通、應急聯動、聯合執法、形象宣傳、門票互認、交通互聯、人大協同監督方面進行了明確規定。

在廖文看來,這一章的全部內容,便是協同立法的精髓所在,“以法規的形式,將跨行政區域協同合作這種模式固定下來,打破了過去的諸多壁壘。”

值得一提的是,包括“協同與合作”章節在內,三地《條例》裡都有30條通用條款,這也集中體現了三地所達成的共識。

江西武功山協同立法:結束“一山三治” 共謀“大武功山”

圖為航拍江西武功山冬日風光。劉力鑫 攝

雖然還要再等一個多月,三部《條例》才會正式實施。但立法種下的“協同種子”,已在武功山生根發芽。萍鄉、宜春、吉安三地,也對擁抱“大武功山”,滿是期待和喜悅。

劉沛芳告訴記者,2021年“十一”黃金週期間,僅因三地景區門票互通,從萍鄉和宜春景區來到安福縣的遊客就達2。3萬人。她還表示,待《條例》生效後,安福將積極申請成立綜合執法機構,努力實現依法治山、依法治旅“零距離”。

“萍鄉方面一直想建設一條環武功山旅遊公路,這點在《條例》裡也有提到,我想未來三地可以依法溝通協商,爭取早日實現這個規劃。”陳文宇說。

在楊潤華看來,此次協同立法工作,不僅有利於推動武功山區域一體化發展,重塑武功山“江南三大名山”的形象品牌,“更有助於加快贛西經濟社會發展,打造江西省旅遊產業新增長極。”(完)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