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菜”和“魯菜”的區別,看完才知道,這關係真奇妙

東北三省(黑龍江、吉林、遼寧)又稱作“關東地區”,此關指的是“山海關”,關外是東三省,關內是華北、中原地區。

19世紀80年代,因為天災人禍橫生,清政府對東北地區解禁,華北、中原兩地的災民迫於生計,也集體向地廣人稀的東北方向遷移。

僅僅是“清朝到民國”數百年的時間裡,就有3000萬人次之多。

“東北菜”和“魯菜”的區別,看完才知道,這關係真奇妙

這就是著名的“闖關東”,來到這片黑土地上謀生紮根的難民,以山東人居多,因為人口基數存在,久而久之,對當地的“風土人情”與“飲食習慣”,造成了非常直接的影響。

背井離鄉的難民們,往往都是拖家帶口,能夠生存下來就非常滿足了,他們最需要什麼樣的食物?

量大、肉多、能管飽足矣。

“東北菜”和“魯菜”的區別,看完才知道,這關係真奇妙

所以“東北菜”從來不會與“詩情畫意”扯上關係。

如今縱然生活條件提高,但它的核心卻完美地保留下來。

小雞燉蘑菇、豬肉燉粉條、殺豬菜等等,雖然菜名不上檔次,做法也不如南方精緻細膩,但隨便拿出一道,縱觀整個北方,也都是簡單粗暴的“硬菜”。

究其根源,“東北菜”的誕生,可謂是山東人民的“智慧結晶”。

“東北菜”和“魯菜”的區別,看完才知道,這關係真奇妙

甚至有人調侃,現在的東北菜,直接稱呼“魯菜”也不為過。

說笑歸說笑,但能說出此話,也是需要底氣的。

在滿清時期,魯菜可是貴為“宮廷菜”,到了近代,也是公認的“八大菜系之首”,對於整個北方地區的影響甚大。

包括現在的京津地區,一些老字號菜館裡,都不敢說自己是“京菜”、“津菜”,而是自稱“京魯菜”,就是因為“魯菜”才是它們的根源。

“東北菜”和“魯菜”的區別,看完才知道,這關係真奇妙

充滿了“山東味道”的東北菜,更是“難脫其名”。

在烹飪手段上,都是以“蔥醬、鹹鮮”為主,例如“爆三樣”、“地三鮮”、“溜肉段”等,都與魯菜極為相似。

從上世紀80年代往上瞧,在東北的廚師中,有八成都是山東人,只有真正的行家,才能嚐出“東北菜”與“魯菜”的區別。

“東北菜”和“魯菜”的區別,看完才知道,這關係真奇妙

但也有人覺得,“東北菜”本就是定型於東北,且盛行於此。

追根溯源,確實是源於魯菜,但畢竟只是“起源”而已,只在手藝上相似,但還有實質上的區別。

此說法也非常有道理,因為東北處於高緯度地區,氣候較為寒冷,早年間物流不發達,多以種植“根莖植物”為主。

如蘿蔔、土豆、地瓜,還有耐寒易儲存的豆角、白菜等蔬菜。

“東北菜”和“魯菜”的區別,看完才知道,這關係真奇妙

這種蔬菜種植結構,最直接的影響了“東北菜”的風格,如“酸菜豬肉”、“拔絲地瓜”、“東北亂燉”等,都充滿了濃濃的“東北味”。

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從“東北本土”衍生出來的——原產地在哪,就應該是哪裡的菜,真正的武學正統,不能隱於魯菜的“光芒”之下。

“東北菜”和“魯菜”的區別,看完才知道,這關係真奇妙

在民間,東北菜又被稱作“第九大菜系”,雖然並無實質上的認可,但從客觀的角度來講,它還是有一定實力的。

只能說東北菜中有“魯菜”的影子,但它已經完全脫離出來,成了更完整的體系。

我覺得飲食的成功之處,在於能抓住食客胃口,讓食客吃了叫好。

像什麼菜系,正宗與否,都是虛名而已,踏踏實實將菜做好,才是王道。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