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俑醫生”的“問診”之道:修復文物如同治病救人

“兵馬俑醫生”的“問診”之道:修復文物如同治病救人

圖為秦始皇帝陵兵馬俑修復區內的工作人員正在進行兵馬俑修復工作。張一辰 攝

“這裡是‘兵馬俑專科醫院’,我們修復文物就如同治病救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修復專家蘭德省笑言。在他看來,兵馬俑如同人的化身,而作為兵馬俑修復專家,他的職業與醫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兵馬俑醫生”的“問診”之道:修復文物如同治病救人

圖為兵馬俑殘片。張一辰 攝

顯微鏡、超聲波、內窺鏡、放大鏡燈甚至牙醫使用的手術刀與鑷子……若不是周圍矗立著的兵馬俑,人們很難將這些醫用工具與世界知名的考古奇蹟相聯絡。在秦始皇帝陵兵馬俑一號坑的一角,“兵馬俑專科醫院”向八方遊客展示著兵馬俑“康復”的全過程。

蘭德省介紹,從考古隊提取到兵馬俑殘片後,文物修復師會先對其“問診”——拍照留存,隨後對文物進行清理、彩繪加固則是必要的“治療”步驟,最後將“病癒”的殘片粘接,一件兵馬俑的初步“就診”才算結束。

“兵馬俑修復區所處的位置是為了拉近其與大眾的距離,讓大家能夠進一步感受大秦文化的宏偉壯觀,同時瞭解我們是如何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蘭德省坦言,讓觀眾近距離地瞭解兵馬俑修復背後的故事,能夠幫助兵馬俑“脫去”神秘的外衣,真正被大眾所識。

“兵馬俑醫生”的“問診”之道:修復文物如同治病救人

圖為秦始皇帝陵兵馬俑修復區內的工作人員正在進行兵馬俑修復工作。張一辰 攝

對於從事修復工作二十五載的蘭德省而言,兵馬俑早已是有生命的個體。“其實相處久了就會發現,它們在白天和夜晚時的樣子是不同的,甚至從不同角度看,同一個陶俑也會出現不同的神采。”蘭德省說。

作為“二十世紀考古史上的偉大發現之一”,多年來,秦始皇帝陵兵馬俑成為很多外國元首訪華的首選之地,曾有200多位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參觀訪問。出土至今,兵馬俑以它巨大的規模、高超的藝術水平和空前的文化價值吸引著海內外遊客前來一睹真容。

“兵馬俑醫生”的“問診”之道:修復文物如同治病救人

圖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修復專家蘭德省接受中新網採訪。張一辰 攝

早年出土於兵馬俑二號坑的一件紫袍跪射俑,給蘭德省留下了一段難忘的記憶。“這是一座下蹲式跪射俑,它的下襬和披膊有著鮮豔的紫色,彩繪非常漂亮。但是其修復工藝複雜,修復難度很大。”蘭德省表示,他與團隊用時一年之久,才完成了這件兵馬俑的保護修復。當看到兵馬俑恢復了鮮豔色彩,他感到所有的辛苦付出都很值得。

談及兵馬俑修復技術的變遷,蘭德省感慨良多。“記得上世紀九十年代,電腦都還沒有普及,修復工作更多是依靠經驗來進行。如今,兵馬俑修復工作中的科技含量日益提升,但其中的工匠精神亙古不變。”

在蘭德省眼裡,兵馬俑的每一處細節在每一刻都有著細微變化。在追蹤這些變化痕跡的過程中,他最不願見到的是兵馬俑的破損之“傷”,尤其是難以留存的“彩繪”問題。如今,利用抗皺縮劑和加固劑聯合處理法、單體滲透電子束輻照聚合加固保護法等方式,令千年前的色彩得以繼續儲存,兵馬俑千人千面的“表情“也不再褪色。

“兵馬俑醫生”的“問診”之道:修復文物如同治病救人

圖為秦始皇帝陵兵馬俑修復區內矗立著的兵馬俑。張一辰 攝

有了技術條件的支援,秦始皇帝陵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於2009年展開。蘭德省的修復團隊已成功修復此次發掘中的兵馬俑130餘件。蘭德省表示,每當看到自己修復好一件完整的兵馬俑,他內心依然同第一次成功修復般感到激動和滿足。

“這個俑頭的面型,經過我們測量,其‘三庭五眼’的比例與人體結構一致,展現出了這位工匠的手藝高超,同時根據它們(兵馬俑)的精緻程度,可以判斷其出自中央還是地方工匠之手。”多年的修復工作令蘭德省與千年前的古人多了一份情感上的連線,將大小不一的兵馬俑殘片“復原”為威風凜凜的武士,時光流淌中,蘭德省也與兵馬俑完成了一場場穿越時空的對話。(完)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