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上的小螞蟻”:三個“她”講述海島巾幗力量

“東海上的小螞蟻”:三個“她”講述海島巾幗力量

螞蟻島上,立著三八海塘雕刻項菁攝

中新網舟山5月3日電(記者 項菁)鳥瞰東海之濱,僅3平方公里的島嶼——螞蟻島,酷似一隻在東海上的“小螞蟻”。男人出海、婦女守家雖是海島家庭的常態,但在螞蟻島上,“她”們守小家、顧大家,展現出“當家人”一般的巾幗力量。

從“千島之城”舟山本島碼頭乘船出發,約30分鐘便抵達螞蟻島,這裡與金庸筆下桃花島隔港相望。藍天白雲之下,立於碼頭上的“螞蟻島精神”——“艱苦創業、敢啃骨頭、勇爭一流”特別醒目。而這12個大字,正映射了島上這群了不起的婦女們的“前世今生”。

“東海上的小螞蟻”:三個“她”講述海島巾幗力量

如今三八海塘一影 項菁 攝

“那時候島上條件很差,婦女們一起造‘草繩船’‘火囪船’,幫助男人們更好地出海捕魚。”1954年李雪濃擔任了長沙塘村婦女主任、農業隊隊長,如今這位鮐背之年的阿婆,精神依然矍鑠,她向記者饒有興致地回憶了彼時的艱苦奮鬥歲月。

在今天的螞蟻島三八海塘上,38盞燈點亮著海邊夜色。李雪濃介紹,螞蟻島是一個懸水小島,土地資源匱乏,為了圍海造田解決溫飽問題,20世紀70年代該島提出“苦戰三年,圍塘造田”號召,由於男人們長期在外捕魚,300餘名婦女接下了修建海塘的重任。

“東海上的小螞蟻”:三個“她”講述海島巾幗力量

丁荷葉為外來遊客講螞蟻島奮鬥故事 項菁 攝

溜泥、拖石、抬石、拖沙,婦女們用簡易的工具開山取石,趁著退潮的時機修築海塘……短短一年四個月時間,海塘順利建成。一輩子生活在島上的李雪濃一直告訴身邊的人,“艱苦創業精神不能忘。只要努力,一切都會好起來。”

與李雪濃不同,同樣參與海島建設的74歲阿婆丁荷葉,這些日子依舊非常忙碌。

“天矇矇亮起來,與潮水搶時間,頂風冒雨幹活,披星戴月回家……”在螞蟻島的禮堂內,望著臺下60多位遊客,年過古稀的丁荷葉用流利的普通話,激昂地講述20世紀70年代前後婦女參與海島建設的往事。

“東海上的小螞蟻”:三個“她”講述海島巾幗力量

螞蟻島婦女們修補漁網 項菁 攝

為了把老一輩海島婦女艱苦創業精神發揚光大,2018年6月起,丁荷葉和一批時代親歷者組建了講故事隊伍,每天為到訪遊客講述那個年代的故事,螞蟻島精神也被越來越多的外人熟知。

3年來,該隊伍已講述了3798場次,聽眾近5萬人次。“幸福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靠大家幹出來的。當年艱苦奮鬥的精神,就是子孫後代最寶貴的財富。”丁荷葉說。

“東海上的小螞蟻”:三個“她”講述海島巾幗力量

鄒吉葉為客人準備午餐 項菁 攝

螞蟻島上,曾經那些了不起的“東海漁嫂”,今天紛紛在家門口發揮著餘熱。不僅為新時代的人們補充精神之“鈣”,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路途上,婦女們緊跟海島休閒旅遊業腳步,透過開“漁家樂”、民宿等助海島振興。

螞蟻島的迎賓大道——螞蟻大道上,一家名為螞蟻排擋的“漁家樂”生意紅火,其由4個阿姨合夥開辦。“兩個婦女當主廚,一個點菜,一個收銀算賬。”正忙著燒菜的“女廚師”鄒吉葉,曾是三八海塘建設時期開山採石隊的一員,“4個婦女都是本地人,合作有13年了。”

2008年前後,“東海岸”船廠入駐螞蟻島。瞄準了工人的餐飲需求,鄒吉葉和身邊3個姐妹合夥,在海邊開了一家臨時的夜宵鋪,如今螞蟻大道上的排擋是第三次搬遷了。“相比原來,現在的房子在街面,房子新、視野好,生意也更好了,還多招了3個本地女服務員。”鄒吉葉欣喜道。

“東海上的小螞蟻”:三個“她”講述海島巾幗力量

螞蟻島一角 項菁 攝

每天從早忙到晚,經常到半夜才能休息,但鄒吉葉覺得,“有錢賺,雖然很忙,但一點兒也不覺得辛苦。”

這些年,隨著“登島”遊客越來越多,留在島上的婦女們也“嗅”到賺錢機遇,紛紛在家門口辦起了餐飲、住宿等“海島小店”,其既提升著海島人民生活質量,也為螞蟻島紅色教育基地建設增加了更多註腳。

螞蟻島管委會黨工委委員、副主任顧博盛表示,近年來,當地政府也積極透過挖內涵、打品牌、建設施、推專案等方式,多措並舉推進紅色教育基地建設,讓螞蟻島精神在新時代煥發生機。

潮起潮落,日月如梭。從20世紀70年代的圍建海塘到新時代的紅色故事講述,從想方設法造“草繩船”到帶領島民開“漁家樂”致富……螞蟻島上,婦女們時刻守望著海島家園,奮力讓“美麗小島”成為東海上的耀眼明珠。(完)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