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說“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的源頭在哪裡為何僅有碗口大小

自古以來,黃河的地位都非同小可,過去很多的文人墨客也都以黃河為素材創作過很多詩詞,比如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民間也有很多關於黃河的俗語,比如“不到黃河心不死”,“跳進黃河也洗不清”等說法。由此可見黃河跟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古人對於黃河也持有一種十分敬畏的態度。

人們對於黃河也有很多好奇的地方,比如黃河的源頭在哪裡?為什麼黃河水如此的渾濁?

常說“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的源頭在哪裡為何僅有碗口大小

一、關於黃河源頭的傳說

心存疑惑就應該盡力去尋找答案,古人將這個觀念執行得十分透徹,所以有人開始踏上探尋黃河源頭的旅程。

古代社會的交通並不發達,人們最主要的出行工具便是馬車和牛車,但是它們也不是任何地方都能去。那些比較偏僻的地方,便只能靠古人透過雙腳去丈量。

因為人們的認知能力有限,再加上每個人的體力都大不相同,能夠堅持下來的路程也有很大差距,所以對於民間關於黃河源頭的說法有很多種。

流傳最廣的一種便是張騫的說法,當然史書上並沒有與這段歷史相關的記載,因此我們也無法證實或者是證偽。

常說“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的源頭在哪裡為何僅有碗口大小

相傳早在漢代時期,人們就對於黃河的源頭充滿了好奇,漢武帝為了得到這個問題的答案,便派張騫出使西域。

這次張騫出使西域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方面是為了促進文化的交流,同時宣揚漢朝的國威,另一方面則是為尋找黃河的源頭。

後來張騫沿著黃河走了長達數月之久,最終在黃河邊上遇到了名為織女的女人,織女熱情的款待了遠道而來的張騫,並且在張騫臨走之際送給他一塊玉石。

張騫也帶著這塊玉石回去向漢武帝覆命,並告訴漢武帝黃河的源頭在天上,此後黃河起源於天上的說法便逐漸在民間流傳開來。

常說“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的源頭在哪裡為何僅有碗口大小

二、黃河真正的源頭僅有碗口般大小

過去人們因為科技水平有限,所以並沒有真正找到黃河的源頭,但是現代人卻將這件事情做到了。

原來黃河的源頭位於青海境內,並且它總共有三個源頭,一個是扎曲,另一個是約古宗列曲,最後一個便是卡日曲,其中卡日曲是黃河的正源頭。

見過黃河的人都會感慨它的氣勢磅礴,因此很多人都認為黃河的源頭也是波濤洶湧。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黃河的源頭,其實僅僅是由幾個碗口大小的泉眼組成。

這些泉眼的神奇之處在於永遠都不會乾涸,即便是在炎熱的夏季,泉眼的出水量也不會受到影響。

常說“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的源頭在哪裡為何僅有碗口大小

雖說這些泉眼看上去並沒有什麼可怕的地方,但是其中也隱藏著很多危險。

人們永遠都不能小瞧大自然的力量,因為大自然才是世間萬物的創造者。所以黃河我們要永遠都心懷敬畏之心,它永遠都會是我們的“母親河”。

三、黃河的水質為何如此渾濁?

找到黃河的源頭之後,人們又發現了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即黃河水十分渾濁,但是黃河源頭的水流卻十分清澈。

為什麼如此清澈的水會變得渾濁不堪呢?答案其實很簡單,這和人類的活動有很大的關係。

常說“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的源頭在哪裡為何僅有碗口大小

早在秦漢時期,黃河的水流還並沒有那麼渾濁,因為當時的人口數量較少,人類活動並沒有對大自然造成過大的影響。

但是在秦漢之後,人口數量逐漸增多,人們逐漸開始砍伐樹木和開墾荒地用以種植農作物。當時很多植被都被破壞,最終導致土質層變得疏鬆。

黃河流經的區域很大部分都被人們破壞,這使得黃河在奔湧向前的同時,在流域兩岸帶走了很多泥土。

最終黃河也從原本清澈見底的雪水,變成渾濁不堪的土黃色。後來人們逐漸開始意識到這個嚴重的問題,便開始想盡各種各樣的方式治理黃河。

常說“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的源頭在哪裡為何僅有碗口大小

結語

現如今我國也將黃河的治理作為重要政策,再加上人們的環保意識逐漸提升,很多人也都意識到應該保護我們生存的環境。

雖說現在很多河流依舊受到比較嚴重的汙染,但是想必之前情況已經要好很多了。

“綠水青山便是金山銀山”,相信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總有一天我們生存的環境會變得 越來越好,或許黃河水也會有變得清澈的那一天。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