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這座寺廟,裡面有塊“三絕碑”,是李白、吳道子、顏真卿作品

安徽有三大名山,分別是黃山、九華山和天柱山,其中的天柱山歷史底蘊深厚,風景絕美,早在漢武帝時就封為“南嶽”,因此慕名前來旅遊的遊客非常多,但是很多人來天柱山旅遊的時候,大多會忽略一個地方,那就是位於天柱山南面鳳形山上的三祖寺,此寺歷史悠久,是禪宗聖寺,被譽為“南州禪林之冠”,可惜的是,因為有九華山的存在,所以這裡現在的名氣不是很大。

安徽這座寺廟,裡面有塊“三絕碑”,是李白、吳道子、顏真卿作品

三祖寺位於安慶市潛山縣,始建於南北朝梁武帝時期(公元505年),至今有1500多年曆史,為當時的梁武帝國師寶誌大師所建,梁武帝親賜其名為“山谷寺”,相傳,當時還有一位雲遊道人也看中了此地,可是一山不容二虎,於是梁武帝決定讓他們鬥法,能者得之。雲鶴道人將手中的拂塵化作一隻白鶴,寶誌大師見狀便將手中錫杖化成一條銀龍,白鶴被銀龍所嚇便落在了白鹿崗上,最後得以修建此寺,而道人便在白鹿崗的位置修造起一座白鶴觀,寺廟後方的卓錫井據說便是當時寶誌大師鬥法之地。

安徽這座寺廟,裡面有塊“三絕碑”,是李白、吳道子、顏真卿作品

三祖寺並不是由禪宗三祖僧璨所建,這個名字是因為隋開皇十年(公元590年)三祖來此弘法並立化於此,後唐肅宗李亨又賜其名為“三祖山谷乾元禪寺”,因此而得名“三祖寺”,唐玄宗天寶14年(公元755年),當時李白、顏真卿和吳道子三人結伴來天柱山遊玩,因聽聞寶誌大師之名,便三人合作,吳道子畫“志公像”,李白作《志公畫贊》,而顏真卿便負責書寫,後刻在一石碑上,這就是“三絕碑”,可惜的是,此原碑早已在歷史長河中消失不見,寺廟中所存的只是一塊拓片石碑。

安徽這座寺廟,裡面有塊“三絕碑”,是李白、吳道子、顏真卿作品

而在三祖寺下面的一條小溪旁,周邊兩岸摩崖與溪間巨石上,500餘米里留有300多幅摩崖石刻,自唐宋到民國,1200餘年間,歷朝歷代都有眾多文人墨客來此留下題刻,其中著名的有王安石、蘇東坡、黃庭堅等大文豪,其書法各異,有詩有文,而且儲存也相對完好,堪稱是“歷代名家書法博物館”,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很值得一觀。

安徽這座寺廟,裡面有塊“三絕碑”,是李白、吳道子、顏真卿作品

如今的三祖寺建築大多都是重建而成,其依山而建,山門在山腳下,為樓閣式建築,三門並立,從東到西分別代表著“解脫”、“智慧”、“精進”,正門楣上方寫的“乾元禪寺”也是三祖寺別稱,門內兩側則是“哼”“哈”二將,看上去頗為威武雄壯,再往內便是60級通天階,過去便是天王殿和大雄寶殿,其建築形式應該是仿唐,看上去倒像是近代新建而成。

安徽這座寺廟,裡面有塊“三絕碑”,是李白、吳道子、顏真卿作品

而在大雄寶殿左側可以直通三祖洞,傳說是三祖面壁之所。進入一個小門,便是這裡大名鼎鼎的千佛殿了,此殿全殿沒有用一根釘子,為磚木結構,殿內四壁密密麻麻地布著上千個小佛龕,裡面供奉著上千個小佛像,圍繞在毗盧遮那佛像周邊,形成“千佛朝毗盧”的景象。而不遠處的“覺寂塔”,裡面則供奉著三祖舍利子,其為5層,其中最為獨特的是,塔上繫有幾百只風鈴,每當風吹之時,鈴聲叮噹不停,很是有趣。

安徽這座寺廟,裡面有塊“三絕碑”,是李白、吳道子、顏真卿作品

三祖寺雖然距離天柱山風景有一定的距離,但是前往也非常方便,這裡名氣不高,遊客稀少,如果不喜歡人海景點,三祖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來這裡看看這些文人墨寶,聽悠悠禪音,也是很不錯的哦,而且這裡也是禪宗六大祖庭之一,門票不過10元,是皖西南旅遊風景線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