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網紅賞月打卡地”,升起一輪巨型“明月”

古人的“網紅賞月打卡地”,升起一輪巨型“明月”

今年中秋,在南岸區南濱路龍門浩老街,升起一輪巨大的“月亮”,皓月流光與都市夜色交相輝映,倒映在長江中,成為打卡賞月的熱門地點。要知道,龍門浩也是古人喜歡的賞月之地。

古人的“網紅賞月打卡地”,升起一輪巨型“明月”

天上和江中各升一輪“明月”

龍門浩老街作為古巴渝十二景“龍門浩月”的所在地,中秋節期間,在星光觀景臺放置了一輪逼真的“超級皓月”,直徑8米,重現千百年前的浩月勝景,吸引了數萬市民和遊客打卡。

據史料記載,舊時龍門浩江邊有上下兩列石樑順江立在江水中,長江水流經此處,撞擊石樑,被石樑一分為二,形成內外兩處水流。石樑中部有一處斷缺,猶如一道門,有人在其內外兩側刻“龍、門”二字。小船可從上、下游水道以及“龍門”處進入石樑內的水道,這裡既可通行,又可以泊船。這種能夠泊船的小港灣被巴人稱為“浩”,這條水道也因石樑上的“龍、門”二字得名“龍門浩”。

在古代,浩內外的水勢有很大區別:浩外湍急,浩內柔緩。當月亮升起,映入浩中,天上一明月,水中一明月,景色很是奇幻。每當洪水時節,奔騰的江流遇石樑,在石樑外猛烈旋轉,形成漩渦,其形如月,梁內卻平靜如鏡。據說,清朝的王爾鑑就是以此將“龍門浩月”收入清代“巴渝十二景” 。

古人的“網紅賞月打卡地”,升起一輪巨型“明月”

古人賞月也要發“朋友圈”

據龍門浩老街工作人員介紹說,古人同樣愛湊熱鬧,龍門浩的美景吸引了不少文人騷客前來圍觀“打卡”——沒有相機、朋友圈,但他們擅長吟詩作賦。“歷代名人在此美景前駐足,爭相題詠,誕生了不少美文佳句。在中秋佳節,也喜歡來此賞月。”

比如,清朝的張九鎰寫下:“石扇劃地軸,一澗流淙淙。誰將青玉鏡,掛在蒼鱗龍。俯看波上下,波靜影相從。舉頭問清影,銀蟾隔幾重。”奉節知縣姜會照寫下:“驪龍珠走字江邊,水鏡空明別有天,不比蚌胎盈復闊,玉輪終古浪花圓。”

古人以詩詞歌賦作為當時的“朋友圈”,流傳推廣。在古代”網紅“的筆下,“龍門浩月”很快聲名大振,成為當時巴渝地區文人和當地老百姓爭先拜訪的“網紅打卡地”。龍門浩老街工作人員推介道:古有天上圓月與浩中圓月相映成趣,浩月瀲灩,無數文人墨客爭相吟詠;今有天上圓月與老街圓月交相呼應,一面是浩蕩的長江風光,一面是地鐵穿橋的魔幻奇景,一面是凌空而立的超級皓月,“隨手一拍,就有大片感,是不容錯過的中秋寶藏打卡地。”

上游新聞記者 紀文伶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