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極力“去漢”,中國忙著“去英”,文化交流也分國界?

當前各國在不斷地進行交流,其中文化交流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好像大家都在有意無意地排斥外來文化。例如韓國將部分難以解釋的“中文”去除掉,而中國也在進行“去英”的行動。據美國媒體訊息:在中國地鐵上,原本的“站”字的英文表達“Station”,變成了漢語拼音“Zhan”,難道在文化的交流中也要分國界?

韓國極力“去漢”,中國忙著“去英”,文化交流也分國界?

第一:小鐵個人認為適當地減少英語在我國的語言佔比程度。雖然當下各國之間的互動很頻繁,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也有學習的必要性。但是我們是否過於強調英語的重要性了,很多人因為“英語”被卡在大學門外,而一些人即便是用於熟練的英語知識,但是一生都待在中國,幾乎不會用到英語。所以在小鐵個人看來,學習不同的文化有必要,但是沒有必要將英語當做“必備技能”,說實話有多少人在大學畢業之後,有機會出國工作或者在外企工作?

韓國極力“去漢”,中國忙著“去英”,文化交流也分國界?

第二:韓國人的做法,其實很理性。韓國將部分無法解釋的中文,用韓文替代,這樣民眾能夠更好地、更準確的明白,法律條款中的規定。一定程度上有利於民眾的生活,一味地追求“高階”並不代表適合。就像中國人瘋狂學習英語,結果因為成績不夠無法上大學,但是在實際生活中,英語根本沒有人用。原本是想要更加國際化,結果變成了限制學生接受更高等教育的一種手段。

韓國極力“去漢”,中國忙著“去英”,文化交流也分國界?

第三:為什麼要改一些字或者詞。放棄使用英語進行標準,很多人擔心外國人來了看不懂。其實這方面的擔心很多餘,本身外國人在中國看一些“標識”都是在靠猜。因為英語同樣是一詞多意,沒有聲調和其他輔助分辨方式,導致外國人對於某些單詞,其實都是語境和使用場合意會。

韓國極力“去漢”,中國忙著“去英”,文化交流也分國界?

而且在諸多采訪節目中,都有外國人表示:來中國是想要學習中文,而不是鍛鍊自己的“母語”。一定程度上,來到中國的外國人,大多數都對中文很感興趣。他們更加希望看到中文,而不是英文。當然對於英文的爭議性現在還是很大,只是小鐵個人感覺,可以減少英語在教學中的佔比,相對於其他學科來說英語在社會中的實用性並不算高。

(文/小鐵)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