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辛棄疾: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但對文壇幸事

放下手中的劍拿起筆,對辛棄疾來說是無奈,但對文壇是幸事。有人說男人和女人喜歡辛棄疾的原因是不一樣的,女人喜歡辛棄疾“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痴情,男人喜歡辛棄疾“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的豪情。在筆者看來,辛棄疾的愛與恨,透著的都是他的真性情,而這正是他的詞能打動人心之處。

【紅樓夢】辛棄疾: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但對文壇幸事

因為真性情,所以壯志暮年,他仍要站在京口北固亭上仰天一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因為真性情,所以在《賀新郎》中的“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他狂得理所當然。

這種真性情,讓他吃了不少苦頭,可他卻一生未改,哪怕到臨終時。公元1203年,63歲的辛棄疾應好友韓侂冑所邀,重新出山帶兵,等了半輩子終於等到了這一天,辛棄疾興奮不已。可是沒過幾年,他就發現對方只是個沽名釣譽之輩,並不是真的打算有所作為,這件事成了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這一年是1207年。辛棄疾一病不起,寫下了臨終絕筆《洞仙歌》。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紅樓夢】辛棄疾: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但對文壇幸事

《洞仙歌》

賢愚相去,算其間能幾。差以毫釐繆千里。細思量義利,舜蹠之分,孳孳者,等是雞鳴而起。

味甘終易壞,歲晚還知,君子之交淡如水。一餉聚飛蚊,其響如雷,深自覺、昨非今是。羨安樂窩中泰和湯,更劇飲,無過半醺而已。

在寫完這首詞一個月後,辛棄疾便黯然離世,臨終前仍喊著“殺賊”。詞的篇幅不長,短短几句卻道出了人生三大真諦,多數人只能做到兩個。

【紅樓夢】辛棄疾: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但對文壇幸事

詞的上片,辛棄疾用了一個對比,告訴我們賢與愚的差距。人分賢愚,看起來差別不大,但事實上卻繆之千里。舜和蹠都很努力,每天都雞一打鳴就起床,但前者是為義,後者是為利。這幾句是告訴我們不要被表象所矇騙,要了解一個人得從根源上找到他做事的初衷到底是什麼。所謂“知人知面不知心”,這是辛棄疾告訴我們的第一個人生真諦。

詞的下片,起句詞人用甘水和淡水的對比,告訴我們第二個真諦:君子之交淡如水。味道甘甜的水雖然吸引人,放不了幾天就壞了,但淡水則不會,它能一直維持不變。

【紅樓夢】辛棄疾: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但對文壇幸事

前兩個道理其實我們都懂,而且基本上也能做到,但最後一個能做到的則不多,因為它要求我們:有錯就改。辛棄疾發現自己被騙後,就及時抽身,哪怕朝廷再給他封官他都堅決辭免,不願一錯再錯。在這首詞中他提到吃飯的時候,一群蚊子在自己耳邊響聲如雷,讓他陷入深深的反省中。很多時候我們最擅長的是找別人的毛病,卻不能辨清自己的行為,或者知道錯了卻不願意承認。最後的落筆,看透一切的辛棄疾希望能快樂地過完此生。

【紅樓夢】辛棄疾: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但對文壇幸事

與辛棄疾的很多經典詞相比,這首詞沒有他一貫的豪情萬丈,卻也並不消沉。經歷了風風雨雨,宦海沉浮後的辛棄疾,以一種很淡然的心境寫下了這首充滿哲理的詞。大家覺得他說得對嗎?歡迎討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