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三峽”小浪底水利工程,總共攔沙78億噸,黃河也能變清澈!

黃河是中國的母親河,五千年來哺育了無數華夏兒女。但這位母親性情也比較暴躁,自古以來水患頻發,古人為治理水患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到了近代,洶湧奔騰的黃河也沒有安靜下來。直到我國在1994年9月開始修建小浪底水利工程,它在2001年12月竣工後,我們才終於看到母親河那溫柔嫻靜的一面,並且從此再也沒有發生過水患。小浪底水利工程是怎麼做到這一切的?

“黃河三峽”小浪底水利工程,總共攔沙78億噸,黃河也能變清澈!

整個水利工程位於河南洛陽市孟津縣和濟源市之間,分為攔河大壩、洩洪建築和引水發電系統這三個部分。攔河大壩是核心,而工程團隊將大壩選址定在了,黃河中游在秦晉峽谷最後一段流域的出口處。大壩整體長1667米,高281米,壩底最大寬度864米,壩頂寬度15米。大壩採用斜心牆模式,用土石堆砌而成,在衛星地圖上看起來,整體就像一個巨大的字母P。

“黃河三峽”小浪底水利工程,總共攔沙78億噸,黃河也能變清澈!

大壩北側接入橋嶺的山體,洩洪建築和引水發電系統就修在山體之中。由於黃河河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為了防止沉積的泥沙堵塞進水口,工程團隊在近一平方公里的山體中,挖出了一百多條各種洞室。最主要的就是洩洪排水洞、引水發電洞和灌溉洞這樣的配套設施。

那要怎樣才能把黃河河水引流到到洞口裡呢?大壩最前方的進水塔,就是幹這個的。河水透過進水塔,流進一百多條引水洞中,再分流到洩洪排水洞和引水發電洞裡。大壩最下方還有個導流渠,所有分流的河水經過洞口後,又在這裡匯合。最終沿著黃河河道,流入黃淮海平原,實現灌溉功能。

“黃河三峽”小浪底水利工程,總共攔沙78億噸,黃河也能變清澈!

引水發電系統中,有中原地區最大的水電站。它的總裝機容量為180萬千瓦,由6臺各30萬千瓦的混流式水輪發電機一起運作。它的平均每年發電量達到58。5億千瓦,被輸送到河南和山西等地。這樣的運作模式,把黃河安排得明明白白,小浪底水利工程在完成調節、蓄水的同時還能發電和灌溉,一舉多得。

當然,除去大壩和引水發電系統,水庫也是水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小浪底的水庫佔地272平方公里,總容量達到126。5億立方米。在這偌大水庫裡的黃河水,和我們記憶中的完全不同,變得相當清澈。那黃河河水攜帶的大量泥沙,小浪底工程是怎麼解決的呢?

“黃河三峽”小浪底水利工程,總共攔沙78億噸,黃河也能變清澈!

整個工程在建成後這麼多年來,攔滯的黃河泥沙足有78億噸之多,幾乎達到了黃河歷史輸沙量的100%。在這種情況下,黃河下游河道的河床在近20年內都不會因為淤積的泥沙而抬高。而且,小浪底工程還能利用人造洪峰,衝擊下游河道的泥沙,對它進行調節。所以,黃河也越來越清澈了。

如今的小浪底已經成為了國家4A級景區,碧綠的水面,巍峨的山脈,吸引無數遊客前往並駐足。而且這個水庫不止好看,蓄水功能也相當強大,126。5億立方米的巨大容量,讓它控制了黃河69。42萬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積,佔黃河總流域面積的92。3%。小浪底水利工程有效地治理了黃河和兩岸的生態環境,也因此贏得了“黃河三峽工程”的美譽。

“黃河三峽”小浪底水利工程,總共攔沙78億噸,黃河也能變清澈!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小浪底水利工程的修建花了11年,卻能發揮上百年的作用。雖然提起我國的水利工程,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三峽,畢竟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但小浪底也是一項非常卓越的成就,黃河已經十幾年沒有斷流過,也不再發生肆虐中原的大洪水。它不僅造福了中原地區,還能影響到整個中國。中華民族五千年來讓黃河安瀾的夢想,終於實現了。我們的祖輩泉下有知,也會露出欣慰的笑容吧。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