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沒在黃河底下的垣曲城,為啥當年生活在這裡的人都被稱“猴“

史話三晉之垣曲篇

在山西省的南端,黃河邊上有一個小縣城,北靠太行山,東跨王屋山,西臨中條。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三面環山。在歷史上這個小縣城的人被周邊縣市稱之為“猴”,又叫“垣曲猴”。而被稱之“垣曲猴”的垣曲縣人,指的是當年老城的住戶。而當年的垣曲老城,現在卻已經被淹沒在黃河水下了,現在的垣曲縣城,當地人又稱之為新城。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淹沒在黃河底下的垣曲城,為啥當年生活在這裡的人都被稱“猴“

垣曲,因境內山垣環抱,地處黃河九曲之一而得名,是在北宋時候才有“垣曲”這個名字。早在商周時候屬於候國,稱“亙方”,戰國時候叫“王垣”,秦朝置垣縣。北魏時期改成白水縣,後將其一分為二,分設白水河青廉二縣。到隋朝時候,再度合併稱“垣縣”,在垣縣置紹原郡所。在唐代幾經變遷,一會又歸洛州(今河南洛陽),一會又歸絳州(今山西新絳),後又歸陝州(今河南三門峽)。直到北宋年間,改名垣曲縣,仍屬絳州。縣名便一直沿用至今。

垣曲境內多山,且擁有華北地區唯一的原始森林-歷山,這裡生長著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中條獼猴。似乎因為山上產猴子,才被人稱垣曲人為“猴”的原因,其實大錯特錯了。

1994年,中美科學家在山西垣曲縣考察,發現了中國科學史上第一塊是始新世哺乳動物化石。次年五月,在黃河邊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具有高等靈長類動物特徵的猿類化石,將此命名為“世紀曙猿”,是迄今世界上發現最早的高等靈長類動物化石。將“人類起源於非洲”的論斷動搖,把類人猿出現的時間向前推進了1000多萬年,證實了人類的遠祖起源於中國。

這個發現“類人猿亞目黎明的曙光”,更不是垣曲人被稱“猴”的原因。那歷史上為什麼把垣曲人稱作“垣曲猴”呢?

淹沒在黃河底下的垣曲城,為啥當年生活在這裡的人都被稱“猴“

其實關於個說法,有很多種版本。

先說第一個版本。

清朝時,時值初冬,前往西安的河東諸縣百姓均在蒲州擺渡。天色已晚,大家都在客棧住下。誰知突降大雪,寒風凜冽,大家都冷的無法入眠,於是都找店家要求加被子。客棧原本就小,因天氣原因住的滿滿的,店主只找來一床棉被。面對河東諸縣人,就說:“只剩下一床棉被,但僧多粥少,無法均衡。這樣吧,大家都誇一誇自己各縣,看看誰說的好,就將此棉被給誰?大家覺得怎麼樣?”

大家一聽,也沒有什麼說的了,就開始吧。

安邑縣的率先說道:“安邑縣城一座塔,離天只有丈七八。”

芮城縣的連忙說道:“芮城聖壽也有塔,塔尖和天差一拃。”

永濟縣的立即跟上,仗著自己是本地人,也說道:“永濟有座萬固寺,把天磨得嘎吱吱。”說完得意地看著眾人。

稷山縣的不服了,上前大聲說道:“你那算啥,稷山有座稷王山,一座稷廟高上天。”

榮河縣的哈哈大笑,仰首說道:“榮河有座飛雲樓,半截插在天裡頭。”說完看著店主,正準備上前拿棉被。

垣曲縣的一個箭步衝上來,喊著:“垣曲有座猴王廟,拉開被子我睡覺。”說完接過被子就跑了。留下各縣都面面相覷,再想上前爭奪有失顏面。店主呵呵一笑:“垣曲縣的猴精!就垣曲縣的加棉被。”

從此“垣曲猴”名傳河東,隨機應變精得和猴一樣,都把著名的“芮城鬼”、“安邑賊”、“榮河鋥”、“永濟旦”等等都比下去了。

淹沒在黃河底下的垣曲城,為啥當年生活在這裡的人都被稱“猴“

另一個版本是這樣的。

北宋“鹹平之治”,期間國家風調雨順,也是歷史上少有的盛世時期。北宋國力昌盛,宋真宋龍顏大悅,詔令天下能工巧匠赴京,準備大興土木,擴建宮殿。

各地工匠齊聚汴京,各顯身手。在宮內的宋真宗得知修建宮殿熱火朝天,就決定前往觀看。當領著文武大臣及嬪妃太監來到工地後,看見一名工匠在樑架間攀援跳躍,時而飛簷走壁,時而倒掛金鉤,在樑柱上雕龍畫鳳。宋真宗看到此工匠在高空如履平地,不由喝彩,命太監召這名工匠前來。

這工匠拜倒在地,宋真宗驚奇問之:“爾莫非猴兒?”工匠叩首連連:“陛下以草民乃猴便為猴!”宋真宗撫須說:“朕觀爾為猴也!”這名工匠立即山呼萬歲,拜謝聖恩。宋神宗立即醒悟,“猴”“候”同音,隨及哈哈大笑:“君無戲言,賜封萬戶侯!”

這個工匠是垣曲縣允嶺村人,姓車。自此,垣曲人被封侯也就僅此一人,被天下人稱之為“垣曲候”。

允嶺村位於垣曲老縣城北三里處,在縣城最南端黃河岸邊。因依山傍河而得名。曾經一度還成為縣城政府所在地。

1959之前,垣曲縣城所在一直在古城。現在的垣曲縣城是在皋落所建立的新城鎮,2000年之後接受小浪底水庫移民村三個。而原來的縣城,已經被淹沒在小浪底庫區的黃河水底了。

只有在夏天小浪底水庫水位下降之時,這座古城的北城牆才會露出水面。

淹沒在黃河底下的垣曲城,為啥當年生活在這裡的人都被稱“猴“

垣曲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除了比較知名的“舜帝故里”外,聞名天下的原始森林歷山、“七十二混溝”。還有一座二郎廟,皋落鄉埝堆村的埝堆玉皇廟,都為元代建築,是2006年公佈的國家文保單位。

除卻山珍“猴頭”外,最知名和獨特的特產就是“炒祺”了。這種已經有五年年文化歷史的特色食品,存放幾個月都不會變質,是當年“垣曲猴”出門在外防止他鄉水土不服的必需品。

這種獨特的特色其實是用白麵,佐以食鹽、芝麻、精油、雞蛋、花椒、大料等,以發酵醒面揉好,將其杆成厚薄適度,切成方塊狀。然後用本地特有的白土,碾碎後倒入大鐵鍋。大火燒的同時把面塊倒入,不停用鐵鏟攪拌,直至將面塊炒熟。然後用篩子將“炒祺”篩出,擦乾淨所附白土。外焦裡脆,舒爽可口。

淹沒在黃河底下的垣曲城,為啥當年生活在這裡的人都被稱“猴“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