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

重陽節|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黃花紫菊傍籬落,摘菊泛酒愛芳新。如今又是一年菊與老者、遊子與鄉的佳節,望向被夕陽染的火紅的晚霞,心中是否想起了曾經,還有那個生養自己的地方……

起源

重陽節|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陽節|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據現存史料及考證,上古時代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的活動;《呂氏春秋·季秋紀》中收錄,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七月半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重陽”之名稱由來,得名於古籍《易經》中的‘陽爻為九’。在《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又為“極數”,指天之高為“九重”。“九”為老陽,是陽極數,兩個陽極數重在一起,九九歸一,一元肇始,永珍更新。因此古人認為重陽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吉祥日子。在古代有飲宴祈壽之俗。九月初九,日與月皆逢九,是謂“兩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時又是兩個陽數合在一起,故謂之“重陽”。明代張岱著《夜航船》雲:“九為陽數,其日與月並應,故曰“重陽”。

重陽節|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陽節|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陽節|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習俗

重陽日,歷來就有

賞菊花

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賞菊習俗源於菊文化。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繽紛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賞菊贊菊的菊文化。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中國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菊是長壽之花,又為文人們讚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徵。

重陽節|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陽節|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陽節

登高

的風俗歷史悠久。古代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

“登高節”

。重陽登高習俗源於此時的氣候特點以及古人對山嶽的崇拜。登高“辭青”也是源於大自然中的節氣,重陽節登山“辭青”與古人在陽春三月春遊“踏青”相對應。據文獻說,“登山祈福”的習俗在春秋戰國時期已流行。登高的地點,沒有統一的規定,登高所到之處大抵分為登高山、登高樓、抑或是登高臺。高風俗其由來大致有四:其一是源於古人的山嶽崇拜;其二是源於“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的氣候;其三是源於登高“辭青”;其四是源於附會上一個荒謬傳說“桓景登山避災”。

重陽節|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陽節|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詩歌

佳節從不與詩相分離,

何況在這個充滿著感懷的九月九......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霑衣。

重陽節|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重陽節|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陽節|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也許在很久以後,

你很幸運地,與身邊的那位,登上高山

迎著夕陽,執手回憶著

那曾經,那過往

手中輕握一隻菊花

彼此相視,大概就能明白了

這重陽……

重陽節|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編輯 | 於隆基

稽核 | 高媛

要不要再看看

重陽節|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