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旁邊的那個水塔,為什麼沒“拆遷”?

你家旁邊的那個水塔,為什麼沒“拆遷”?

仰天湖三村裡的水塔,是一個時代的象徵。

長沙素以豐富而多元的城市文化而著稱,然而今天的長沙其實沒什麼真正的“古城”可看。構成長沙多元文化場景的,往往是一些著名或非著名的近現代建築。它們大多是紅磚房,一種具有鮮明時代的特徵的建築型別。

長沙素以豐富而多元的城市文化而著稱,然而今天的長沙其實沒什麼真正的“古城”可看。構成長沙多元文化場景的,往往是一些著名或非著名的近現代建築。它們大多是紅磚房,一種具有鮮明時代的特徵的建築型別。

更多紅磚房不足以成為著名歷史建築,卻承載了一代長沙人最鮮活的記憶。它們有的已被拆除,有的早已荒廢,有的在找尋新生的路。這種潛在歷史建築,值得被保護嗎?

NO.

1

潛在歷史建築,值得被保護嗎?

新中國成立至今的73年,也是中國建築與現代建築不斷融合接軌的歷史時期。

這個時期裡,那些重大的具有紀念意義的建築,早已被列入了歷史建築或不可移動文物名單。然而我們所說的潛在歷史建築,它們看起來並沒有那麼重要。

它們只是過去的一些生活與工作場景。記錄的大多是普通人的回憶與故事。建築藝術上似乎也沒有到達極致狀態,那,它們值得被保護嗎?

大學裡的建築是幸運的。圖/常立軍▼

你家旁邊的那個水塔,為什麼沒“拆遷”?

答案是肯定的。一座城市的歷史場景意義不會僅僅屬於精英人物。創造了歷史的人民以及他們的時代,都值得被長久紀念。

一座城市的記憶是屬於全體民眾的,佔據了絕大多數的普通人應該擁有他們的建築記憶,千千萬萬的平凡匯成不平凡的力量。

省府二院。圖/常立軍▼

你家旁邊的那個水塔,為什麼沒“拆遷”?

同時,時間也不是衡量建築價值的唯一標準。

每一個時代的都有數量眾多的優秀建築,同時也產生大量的平庸作品。如果僅以時代而論,難免會失之偏頗。

長沙的潛在歷史建築,大多誕生於上世紀的40-90年代,這是建築史上已經完全告別了

傳統木結構

建築的時代,而

混凝土結構

剛剛開始進入大規模的應用的初期。

磚木和磚混結構

是這個過渡階段的主要建築架構,

紅磚房

則是那個時期最為常見的建築風貌。

下六鋪巷,湖南電梯廠在這裡留下了很多建築遺存。圖/常立軍▼

你家旁邊的那個水塔,為什麼沒“拆遷”?

你家旁邊的那個水塔,為什麼沒“拆遷”?

它們還記錄了一座城市低密度時代的建築景觀。

從城市史的角度講,這是一段彌足珍貴的歷史時期。工業化初期的城市風貌,有著獨特的美學特質。

潛在歷史建築中的一大類屬於曾經輝煌的長沙國有企業。今天的老長沙人依然會清晰記得那些名字:

長沙鋅廠(十五冶)、湖南電梯廠、長沙油脂廠、長沙保溫瓶廠、正圓機械廠、長沙鼓風機廠、長沙重型機械廠

……。破產改制,是它們中大多數的命運。

很多企業無力再為職工提供新式的住宅,很多歷史建築就這樣遺存了下來。它們遺留的廠房也是潛在歷史建築中重要的一部分,雖然大多數已經被拆除,但還有少數得以被重新利用。

老街區中也有相當數量零散分佈的潛在歷史建築。

天心區登仁橋社群上黎家坡巷德厚裡3號

,就是長沙為數不多的里弄建築群,在此類建築中具有相當的代表性。

19廠,長沙南郊曾經的神秘之地。圖/常立軍▼

你家旁邊的那個水塔,為什麼沒“拆遷”?

潛在歷史建築還記錄了地方建制沿革史。

開福區潘家坪

,保留有

長沙縣政府舊址的七棟老建築

。全部為紅磚房。它記錄了1950年4月,長沙縣政府搬遷至潘家坪,並一直在此辦公至1996年的漫長曆史。

無論是建築記載的歷史,還是建築自身的歷史,它們都構成了一種時間線上的“連續性”。於城於人而言,這種記憶的連續性,才是我們的情感歸宿。

NO.2

型別豐富的潛在歷史建築,展現出獨特的時代美學

潛在歷史建築不是某一種型別的建築,這個概念幾乎覆蓋了所有的建築型別。

我們見到最多的是

單位宿舍樓,有獨立的單元樓或者筒子樓

廠房

已然不多,並且大多挪作他用,

倉儲物流

成為很多廠房的現實用途。

廠區的辦公樓

往往比宿舍樓更有設計感,它們在長沙還有一定數量的遺存。設計更為講究的是

政府和院校的辦公樓

,它們的設計水準已經可以代表一個時代的美學特徵。

水塔

則是此類潛在建築中還算常見的一種型別。大概是因為這種建築拆除相當麻煩且佔地很少,缺少拆除價值。這些造型各異的水塔,雖然大多已經沒有了實際的用途,但作為有著強烈時代特徵的高聳建築,它們對城市場景的營造極為有益。

韶山路水塔。圖/常立軍▼

你家旁邊的那個水塔,為什麼沒“拆遷”?

那是一個有著自己獨特審美的年代。

中國近現代的建築思潮,一直在傳統與現代間徘徊。

20世紀人類最基本的主題是現代化。在經歷了學習蘇聯式的“民族形式與社會主義內容”的風潮之後,高額的成本讓我們的建築終於開始走向了現代主義的實用性,並重新塑造出一種東西融合的美學氣質。

老城區裡也有大量潛在歷史建築的遺存。圖/常立軍▼

你家旁邊的那個水塔,為什麼沒“拆遷”?

這些建築大多已經是多層建築,但由於技術限制很少超過五層。普遍採用坡屋頂,單坡頂懸山建築最常見,也有類似傳統歇山的坡頂結構,甚至是更復雜的多重坡頂組合。

與傳統建築不同,它們不再使用有翹角的飛簷,幾何體組合的現代建築是其基本架構。它們在現代建築構架上,簡化應用了傳統的中式元素,懸山、墀頭、氣窗這些經典建築形制依然得到了保留。

嶽麓山下有很多屬於上個世紀的建築。圖/常立軍▼

你家旁邊的那個水塔,為什麼沒“拆遷”?

一個典型的保留傳統建築氣質的

案例是

湖南電梯廠2號宿舍

,它由灰色包裹紅磚牆部分搭接紅磚立面兩部分組成。灰色紅磚部分立面有踢腳線,門及窗上部有簷腳,整體建築風貌莊重。

建築格局極具特色的

如位於

天心區天劍路的15冶職工宿舍群

,保留有建築質量較好的、由蘇聯專家設計的兩層紅樓建築多達13棟。建築的立面為紅色磚牆,多為兩戶或三戶一棟。建築平面上採用重複“凸”字形平面佈局,屋頂為紅色磚瓦坡屋頂。

時代特徵很有代表性的

如位於

黃土嶺的國防科大政治幹校的成片居民樓

,它們是儲存相當完好的潛在歷史建築群。

天劍路,15冶職工宿舍。圖/常立軍▼

你家旁邊的那個水塔,為什麼沒“拆遷”?

你家旁邊的那個水塔,為什麼沒“拆遷”?

這裡的建築建成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是經典民族形式和社會主義互相交融結合的建築風格。建築多為3層清水紅磚外牆,紅平瓦。入口、樓梯、陽臺均有中國傳統元素裝飾。

在長沙的山水地理格局中,這些紅房子的暖色調審美配色風格顯得尤為適宜。在冬天陰沉昏暗的氣氛下,它們的存在,令人感受到心理上的舒適體驗。

NO.3

何去何從?潛在歷史建築命運各不同

建築的命運,似乎總是充滿不確定性。

既有保護能力又有保護意識的單位,普遍有著很好的維護狀態。

湖南省政府二院、國防科大政治幹校、中南大學、湖南大學裡的近現代歷史建築

,基本都完好且進行了內部的設施改造。良好的維護和使用狀態讓它們一直保留著往日的風采。

湖南省政府二院裡的近現代建築有著很好的儲存狀況。圖/常立軍▼

你家旁邊的那個水塔,為什麼沒“拆遷”?

你家旁邊的那個水塔,為什麼沒“拆遷”?

你家旁邊的那個水塔,為什麼沒“拆遷”?

你家旁邊的那個水塔,為什麼沒“拆遷”?

在企業中,它們面臨的命運多是消亡或被更替。

我們按照湖南大學提供的《長沙潛在歷史建築名錄》裡的名單去尋找很多建築,結果卻令人沮喪。太多建築已經消失,有的因為破產改制後重新開發而拆除,有的因為企業自身發展需要而重建。

前一種情況如

湖南機床廠、長沙重型機械廠、正圓機械廠

……後一種情況如湖南省水利設計院,我們一路尋找,卻被告知它們早就被更替成了

各種新式辦公樓

19廠的建築有著非常豐富的型別。圖/常立軍▼

你家旁邊的那個水塔,為什麼沒“拆遷”?

你家旁邊的那個水塔,為什麼沒“拆遷”?

你家旁邊的那個水塔,為什麼沒“拆遷”?

更多是命運未卜。

它們既沒有被拆除,也未確定更好的保護模式,只能擱置在時光中,任憑風雨侵蝕。尤其是那些已經無人居住的建築,未來更令人憂心。

我們在

瀏城橋的南元宮巷

就見到了一座

上世紀60年代的四層紅磚建築

。它被圍攏在牆內,全身披滿了爬山虎,裡面早已空空如也,周圍則堆砌著遺棄物,荒草早已爬上了階梯,在繁華的復興街上,它顯得如此孤獨。

老房子。圖/常立軍▼

你家旁邊的那個水塔,為什麼沒“拆遷”?

你家旁邊的那個水塔,為什麼沒“拆遷”?

作為

工業遺產的煙囪

也是潛在歷史建築,其中最高的一座煙囪,位於天心區最南端的郊野暮雲片區。那裡有一座叫做“百米高樓”的公交站,就是因它而得名。

起初我們以為它是一座磚窯的煙囪。詢問附近居民才知道這裡當年是準備建造大型的鋼鐵冶煉廠。專案廢棄後,便留下了這份工業遺產。很幸運的是,這裡已經被定為天心區不可移動文物。

“百米高樓”。圖/常立軍▼

你家旁邊的那個水塔,為什麼沒“拆遷”?

在德雅路,我們見到了

保溫瓶廠的老廠區

,它們被改成了各種公共設施。有

游泳館、檯球俱樂部和生活體驗館,以及簡易的汽車修理廠

利用最好的大概是

長沙機床廠

,開發商不僅保留了一座廠房作為創意工場,還留下了

廠區的鐵軌、大樟樹和巨大的煙囪

。這樣的“保留”,讓這座樓盤顯得格外與眾不同。

德雅路,長沙曾經的老工業區之一。圖/常立軍▼

你家旁邊的那個水塔,為什麼沒“拆遷”?

你家旁邊的那個水塔,為什麼沒“拆遷”?

你家旁邊的那個水塔,為什麼沒“拆遷”?

你家旁邊的那個水塔,為什麼沒“拆遷”?

建築的命運與人的利益需要均衡。

我們推測住在“潛在歷史建築”裡的居民應該會熱愛這些帶著舊時光美感的老房子,事實則無情地推翻了我們的幻想。在絕大多數未經改造的潛在歷史建築片區裡,居民們普遍表現出一種對現實住居環境的不滿。

老房子好看不好住的問題一直很突出。圖/常立軍▼

你家旁邊的那個水塔,為什麼沒“拆遷”?

你家旁邊的那個水塔,為什麼沒“拆遷”?

他們對老建築的安全、衛生、基礎設施狀況感到憂心,這些老建築普遍有漏水、光線差、無燃氣、牆壁及地面破損的情況存在。大多數的房間裡沒有獨立衛生間,上千戶居民共用一個公共廁所的現象非常普遍。

然而這些建築的存在意義又如此顯著,兩種命運的衝突在這裡尤為突出。

合理改造舊建築並提升原住民的生活條件,需要各方力量的共同權衡。如此,我們才能同時擁有多元美好的城市場景與民生意義。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