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中原農耕文化博物館,原汁原味感受鄉土情懷

走進中原農耕文化博物館,原汁原味感受鄉土情懷

中原農耕文化博物館

“我生在一個小山村,那裡有我的父老鄉親。鬍子里長滿故事,憨笑中埋著鄉音……”還記得嗎,老式織布機那嘎吱嘎吱的響聲?孩子們是否還認得,那些陪伴中國人幾千年的碾、磨、碓、轆轤都長啥樣?在農耕文明源遠流長的中原地區,有這麼一座博物館,能帶你走進時空隧道,讓你感受農耕文化魅力,記住通往故鄉之路,留住悠悠鄉愁。

這座博物館名叫中原農耕文化博物館,位於河南省許昌市,由許昌學院於2010年建立,是國內較早建立的區域性、系統化、全景式的農耕文化主題博物館。

走進中原農耕文化博物館,原汁原味感受鄉土情懷

博物館內景

中原農耕文化博物館藏有展品3500多件(套),設有18個室內展廳,分列千秋基業、農耕源流、農耕器具、農耕風貌、時令節氣、收穫儲存、五穀糧菽、糧食加工、紡織衣飾、家居生活、炊事飲食、食品製作、傳統習俗、休閒娛樂、鄉村工匠、農副生產、地方特產、交通運輸、水利灌溉、村鎮民居、農耕嬗變、未來之光22個部分,室外設“傳統文化園”圖片展區。館藏數千幅傳統農耕時代的老照片和大量書籍、賬冊、影片等資料,為舉辦展覽和開展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

走進中原農耕文化博物館,原汁原味感受鄉土情懷

農耕器具廳

這座博物館的特點,可以用五個字來概括——“中”“近”“深”“全”“真”。“中”,就是立足以河南省為主要區域的大中原,挖掘和展現中國中部地區傳統農耕文化的特徵和風貌。

走進中原農耕文化博物館,原汁原味感受鄉土情懷

織布機

“近”,就是以當下為歷史立足點回望過去,重在記載和展示近代以來農耕文化面貌,把握傳統農耕文明向現代農業文明轉變的歷史節點,真實記錄和展現剛剛消失和正在變化的事物和境況。

走進中原農耕文化博物館,原汁原味感受鄉土情懷

時令節氣廳

“深”,就是深入挖掘和揭示“人”“物”“事”“技”“境”的歷史脈絡、文化底蘊,突出博物館的教育功能、研究功能和文化內涵。

走進中原農耕文化博物館,原汁原味感受鄉土情懷

傳統習俗廳

走進中原農耕文化博物館,原汁原味感受鄉土情懷

雕塑家賈銀永製作的農耕風貌雕塑——花轎迎親場景

“全”,就是全方位展示農耕社會生產方式、農民生活方式、農村風貌和文化現象,勾畫出中原農耕文化的全景圖。

走進中原農耕文化博物館,原汁原味感受鄉土情懷

炊事飲食廳復原的地火爐灶

走進中原農耕文化博物館,原汁原味感受鄉土情懷

木碓臼

“真”,就是館藏展品均來自民間,儘可能原汁原味地反映出傳統農耕風貌。

走進中原農耕文化博物館,原汁原味感受鄉土情懷

漢唐時代早已定型的曲轅犁

走進中原農耕文化博物館,原汁原味感受鄉土情懷

與後來定型的石磨樣式大不相同的漢代石磨

走進中原農耕文化博物館,原汁原味感受鄉土情懷

用於為稻子脫殼的礱磨

走進中原農耕文化博物館,原汁原味感受鄉土情懷

被稱為運輸車輛的活化石的太平車

走進中原農耕文化博物館,原汁原味感受鄉土情懷

用於為稻穀糧食脫殼的風車

走進中原農耕文化博物館,原汁原味感受鄉土情懷

用於提水的手搖轆轤

走進中原農耕文化博物館,原汁原味感受鄉土情懷

一張張糧票布票油票,蘊含著票證年代的記憶

走進中原農耕文化博物館,原汁原味感受鄉土情懷

農事耕作場景雕塑,展現豐富多彩的農耕風貌

走進中原農耕文化博物館,原汁原味感受鄉土情懷

博物館庭院內擺放的日晷

“樹高千尺也忘不了根。”如同歌裡唱的那樣,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安天下穩民生的戰略產業。自古以來,農耕文明的程序,一直伴隨著中華文明的歷史腳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深深紮根於農耕文化之中。中原農耕文化博物館搶救性收集、存留、研究和展示中華民族傳統農耕生產生活用品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為珍藏農耕記憶、弘揚傳統文化、教育子孫後代作出積極貢獻。

(河南省許昌市紀委監委 許昌學院 中原農耕文化博物館 攝影:牛原 丨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劉芳源 文字整理)

更多內容,為您推薦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