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葬場門口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讓人很難過

引言: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我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可謂是傳承悠久。在這漫長的歲月中,出現了很多帝王將相和文人墨客,他們用自己的智慧或者勇氣,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經典,書寫了很多傳世的名篇,同時也留下了很多寶貴的文化遺產。

火葬場門口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讓人很難過

在眾多的文學領域中,我國的對聯文化堪稱是文學界的一顆閃亮的明珠,千百年來一直散發著獨特的魅力。根據歷史記載,早期的對聯叫做楹聯,一般是刻在桃木之上,所以也稱之為桃符。桃符是對聯的最基本的形態,後期隨著造紙術的發揚光大,人們逐漸把對聯寫在紅色的紙張上,然後稱為對聯。

火葬場門口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讓人很難過

對聯的種類有很多,比如迴文聯,數字聯,重字聯,諧音聯等等,每一個經典對聯背後,都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每當讀起都會讓人忍俊不禁。

比如我們今天說的這個小故事,就和對聯有關,而這個對聯的主題就是生死。

眾所周知,生死一直是人生的終極問題,很多人都在探討自己的怎麼來的,同時人去世後究竟去哪。古時候很多帝王也都向往長生,比如秦朝的秦始皇,漢代的漢武帝,明朝崇尚煉丹的嘉靖朱厚熜,都是想與日月同輝的。但是不論他們怎樣的努力,都阻擋不了死亡的命運。

火葬場門口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讓人很難過

著名大文豪蘇軾曾在《赤壁賦》中寫道:“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就連豁達開朗的蘇軾都曾感嘆人的渺小,無法逃脫死亡的定律,更別說普通的人了。

那麼死去的人自然需要安葬,有的實行土葬,當然還有實行火葬的。火葬其實並非是國外的產物,其實在中國自古就有火葬的說法。比如《列子·湯問》和《呂氏春秋》都有記載。

火葬場門口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讓人很難過

一副對聯

清朝時期就有這樣一座火葬場,規模也比較大,於是就在門口貼了一副對聯,上聯是“

早來晚來早晚都來

”。這副上聯的形式就是重字聯,意思也十分明顯,說的是不管你早點來還是晚點來,總有一天是會到來的。這也從側面說明人是無法控制自己的生死的,充滿了人生的哲理。

雖然很多人看到這副對聯表示十分的悲傷,而且心情十分的沉重,但是這副對聯的下聯更讓人感覺難過。

這副下聯就是“

先到後到先後全到

”,這副下聯對仗十分工整,而且在意境上,比上聯的意境更高。下聯的意思也是十分的明顯,就是說每個人出生到死亡都是有一定的時間的,只不過有的人先出生,有的人後出生,那個先出生的自然也會老得快,比如我們的長輩,而那些後出生的自然也就是晚輩了。

火葬場門口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讓人很難過

結語

在走向終點的時候,每個人都的壽命都不盡相同,但是不管活到了100歲,還是80歲,只不過是時間上的差異,最終的結局都是一樣的,並沒有任何的差別而言。

這副下聯讓人讀後心中十分的難過,甚至還有一些傷心。但是俗話說“

人固有一死

”,我們要正視面對生死,死亡並不是人生最後的歸宿,只要人生的精神世界過得充實,就會有一定的自身價值。

人只要過得踏實,每天活得充實,認真過好每一天,就可以享受快樂的人生,一生也會過得無怨無悔。

文 | 國學大觀園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國學大觀園

火葬場門口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讓人很難過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