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而法,乃為至法,張大千繪《山居圖》

張大千是近代國畫大師,他的繪畫作品從風格上看可以簡單地劃分成兩大類。前期作品以摹古為主,致敬古代名家。後期作品借鑑融合西方藝術,開創出潑彩技法,賦予國畫作品新的表現形式。張大千由傳統出發走上了中西結合的創作道路,到底是受了何人影響?帶著這個問題,欣賞一下他晚年的潑彩山水畫《山居圖》。

從很多資料中可以瞭解到,張大千晚年眼睛不好,對於他創作產生了很大影響。於是才有了構建在潑墨基礎上的潑彩。這幅《山居圖》屬於潑彩作品中的青綠潑彩,用自由幻化的色彩,讓人對青綠山水有了新的理解。

無法而法,乃為至法,張大千繪《山居圖》

張大千 山居圖

其實,僅憑身體上的原因,是無法讓張大千在藝術創作上走得如此超前。他可以開創新的技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受清初畫家石濤影響很大。說到張大千和石濤,也許很多人會想到,張大千臨仿了很多石濤的作品。有些作品竟然騙過了黃賓虹這樣的畫壇大師。換一個角度看,張大千是真正理解石濤的人,否則他不可能學到石濤的神韻。

石濤的藝術思想和創作觀念,都被他寫入到《苦瓜和尚話語錄》之中。這本書一共有18個章節,講述了石濤對創作的種種感悟。在這本書中,石濤提出了一個創作理念,無法而法,乃為至法。

無法而法,乃為至法,張大千繪《山居圖》

張大千 山居圖 區域性

如何理解石濤的觀點呢?畫家在創作中不能保守,要有勇氣和膽量進行創造性的變化。變化意味著打破已有的技法和表現形式,但變化一定要符合藝術創作規律。這裡提到的創作規律是指,作品要符合大眾的審美需求,還要表現出畫家的自由態度。

張大千晚年創作的潑彩山水畫,正好印證了石濤的觀點“無法而法,乃為至法”。從《山居圖》呈現出的視覺效果來看,畫中大部分都是潑染的色彩,很難找到傳統技法的影子。從作品的整體效果來看,依然保持了傳統山水畫的文人氣韻。

無法而法,乃為至法,張大千繪《山居圖》

張大千 山居圖 區域性

在顏色運用上,張大千是一等一的高手,他曾經臨摹過敦煌壁畫,對古代作品的色彩體系研究頗深。在這幅畫中,主要有青綠兩種顏色,配以墨色、赭石、硃砂。明豔到了極致,又沉穩到了極致。他在色彩上的極致展示,體現了他在創作中的遊刃有餘。

靈動揮灑的色彩,可以表現出自然山水的空間。他找到了詮釋國畫山水的新方法。很難想象,如果張大千沒有對石濤作品和理論進行過深入研究,他會不會完成衰年變法。

無法而法,乃為至法,張大千繪《山居圖》

張大千 山居圖 區域性

客觀講,這幅《山居圖》不是張大千最好的潑彩山水。不過用這幅畫理解“無法而法,乃為至法”是相當恰當的。

很多人會好奇,畫家到了創作的高階階段是什麼樣子?是想畫什麼就畫什麼嗎?想畫什麼就畫什麼不符合客觀規律,達到巔峰的畫家應該處於“會當凌絕頂”的狀態,可以自由地掌控技法,讓人看不出來技法的痕跡,並且盡情地享受創作的快樂。晚年的張大千就是這樣一位“一覽眾山小”的畫家。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