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級文物深藏地下3000多年,剛一出土,就引起了轟動

青銅器在我國是非常重要的文物,它代表著曾經輝煌一時的工藝,也是管控最嚴格的文物品類之一。因為歷史的原因,大部分的青銅器都是在北方集中發現,而且多處於墓葬之中。不過,湖南也經常有青銅重器出土,比如四羊方尊、象紋獸面紋大鐃、獸面紋銅瓿、皿方罍等等。今天要說的商代牛形銅觥,出土於湖南衡陽。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衡陽市蒸水北岸包家臺子出土了一件造型奇特的青銅器,讓當地迅速走紅,成為一時的焦點。這件文物的造型像是牛的形象,又是在離地表1米的土層內找到的。因為青銅器的重要性,專家立即在周邊展開了發掘工作,結果再沒有找到其它文物。

國寶級文物深藏地下3000多年,剛一出土,就引起了轟動

也就是說,這件文物並非是墓葬中的陪葬品,而是被人有意掩埋的。根據地形判斷,出土位置正好是一片平整的高臺,牛頭對準的方向,就是衡山所在。所以,專家認為,有可能是當年的部落進行祭祀活動之後,將它深埋地下,獻給他們說敬仰的偶像。

後來,同在湘潭的九華公社桂花大隊船形山,又出土了一件豬尊,也是同樣的情況。那也是窖藏品,除了多一些防潮用的細沙,同樣沒有其它文物。這說明,在古代湘潭地區的部落,很可能就有掩埋禮器的祭祀風俗。

國寶級文物深藏地下3000多年,剛一出土,就引起了轟動

還是說回這件文物,它的外形、紋飾是如此精美和獨特,專家只要看第一眼,就完全可以確定為國寶級文物。它被取名為商代牛形銅觥,是古代比較重要的酒器,“觥籌交錯”這個成語就與之相關。“觥”一般都是以動物為原型製作的,上有提樑,下有圈足,腹部渾圓,可以儲存更多的美酒。

雖然現在已經沒有了這種酒器,但我們依然可以從這件精美的文物上,想象當年工匠精益求精的態度、宴會盡情歡娛的場景以及祭祀時一絲不苟的虔誠。

商代牛形銅觥長為19。8釐米,高為14釐米,器型雖然不大,但令人驚訝的是壁厚僅僅為0。2釐米。在3000多年前,在並不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湖南,人們已經掌握瞭如此高超的技巧,不能不說青銅器製作在商周時期巔峰影響力確實巨大。

國寶級文物深藏地下3000多年,剛一出土,就引起了轟動

從整體來看,它很像一頭水牛,雙眼圓睜,炯炯有神,昂首注視遠方。它的耳朵豎著,展現機警的一面。牛角完全,微露鋒芒,含著自然的殺氣。它的四肢孔武有力,足以支撐龐大的身軀。這件文物給我們古樸厚重的感覺,雖然個頭不大,卻氣勢磅礴。

即便是細節之處,它也被刻畫得盡善盡美。比如器蓋之上的提鈕,就被做成了驪虎的形象。虎頭向前探視,虎身略微彎曲,猶如一支離弦之箭,蓄勢待發。哪怕是虎尾巴的微微上翹,也如此生動逼真。

國寶級文物深藏地下3000多年,剛一出土,就引起了轟動

青銅器的紋飾是研究時代背景的重要依據。商代牛形銅觥周身密佈著各種各樣華美紋飾。它以雲雷紋為地紋,鳳鳥紋、夔龍紋、獸面紋等混雜在一起構成了主紋。雖然紋飾種類很多,但經過工匠的精心刻畫和巧妙安排,一點都不繁雜,反而更顯得無比精美尊貴。

這件文物的題材也非常討喜,中國是個農耕文化占主導地位的國家。牛對農耕文明有著特殊重要的地位,中國人對牛的懷有特殊的感情,是最看重的動物。遺憾的是,雖然以牛造型的文物數不勝數,青銅器中也有不少以牛為題材的文物,但是,目前發現完好無損的牛形酒器僅此一件,再無其他。所以,專家立即將它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即國寶級文物,這也是實至名歸的。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