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新讀丨秦怡談表演:只要心是大的,是重的,是誠的

舊文新讀丨秦怡談表演:只要心是大的,是重的,是誠的

在出版於1998年的《跑龍套》一書中,秦怡闡釋了自己對於表演的態度: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認真對待每一個角色,每一次表演。

舊文新讀丨秦怡談表演:只要心是大的,是重的,是誠的

如果生命還能反覆一次,我一定不會像今生這樣活著,但既然生命不可能反覆,那麼我還是面對現實吧。

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不勞而獲,一個人只要自己的心是大的,那麼事情就沒有大小之分;只要自己的心是重的,那麼事情就沒有輕重之分;只要自己的心是誠的,那麼即使事情成敗有別,也多少有些安慰了。

——摘自《跑龍套(自序)》

舊文新讀丨秦怡談表演:只要心是大的,是重的,是誠的

“演員”這個稱呼幾乎與新中國一起誕生,因此我也就異常地珍愛這個稱呼。我不想把表演工作說得太神秘,看得怎麼了不起,但不得不承認表演工作的複雜性和內在的深切含義。誰都知道,演員,他的任務就是要用自己的思想、感情、肉體,即全部的身心去塑造社會上各種各樣的人。有時人們評價說:“這個演員不錯,喜、怒、哀、樂,演來逼真。”但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喜、怒、哀、樂。為什麼?這個“為什麼”就需要以自身的生活、思想修養、理解能力、意念、心靈、身體去觀察,體驗,感受,融化,然後再現。因為演員的工作是創造一個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所以這種工作的探索是永遠無止境的。我至今懷疑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這個專業,因為時代、社會在前進,生活在前進,人的思想也在前進,八十年代的六十歲老人與四十年代的大大不同,而四十年代的與二十年代的又不同。每次工作都給我帶來興奮和遺憾:興奮的是又有了探索的機會,遺憾的是現實的結果總不如想象的好。然而,幾十年的經驗告訴我,越遺憾就越要去探索,這就成為一種追求理想的幸福。

有些同志認為機會是最重要的,一遇好時機就能一舉成名,一步登天。這在現實生活中是有的,但文藝這個能激發人們思想,能觸動人們心靈的工作使我感到:一個人真正追求的事業理想與社會上一般追求的名利、榮譽是毫不相干的。總有那麼一些人未被人發現而不能發揮才能,但懷才不遇是客觀原因,有無才能是主觀原因。做任何一項工作,有理想,有追求,就有幸福。

我當演員純屬是一種巧遇,可就因為“一舉成名”,反而毫無所知,所以就不能成為一個完全與“被人民愛戴”所相稱的演員。經過了幾十年的坎坷經歷之後,我才真正理解和熱愛這個事業。雖然老年才有志,年月無幾了,可也能挽回一些過去虛度的年華,不至於抱憾終身。

我們的社會事業的發展,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歡樂和振奮,為我們開闢了廣闊的前景。固步自封就會“不進則退”,因此,沒有自信不行;但自視過高,瞧不起人更是危險的。每個人都有優點,取長補短總會好得多。上海人有句土話叫作“看人挑擔不吃力”,也就是說圖輕快是挑不了重擔的。我們在生活中也常有一句口頭禪叫“機會難得”,但我理解它的含義是:當事業需要你的時候,你就能憑自己的全部才能勝任工作的需要。

——摘自《談演員》

舊文新讀丨秦怡談表演:只要心是大的,是重的,是誠的

在我漫長的回憶中,有無數艱難的生活瞬間,也有種種大自然的奇觀怪景。但是,正像莫泊桑所說的:“人世間最美麗的情景是出現在當我們懷念到母親的時候。”

……

《夢非夢》拍完了,我深深地喘了口氣,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這個“重負”就是那厚重豐碩的,人世間最可寶貴的母愛。

……

我愛顏蔚這個角色,不僅是因為我有類似的生活經歷,更是因為它所闡述和開掘的是愛的主題。我從自己的“生活庫”中搜索角色的規定情景和細節。終日奔波、變故迭起,這不也是我的生活寫照嗎?我更從自己的“感情庫”中去尋找那些不能忘懷的愛的呼聲、愛的慾望和那種不可名狀、無法排除的愛的感覺。

……

愛是人最可寶貴的品格和藝術創作的永恆命題,讓我們永遠高唱愛之歌吧!

——摘自《最可寶貴的愛——寫在〈夢非夢〉獻演前》

人到中年正是發揮才智的好時候,一個演員本身就是工作的工具,歲月流逝,即意味著藝術生活的縮短。根據同志們的要求,我提出了拍《上海屋簷下》,我想這部戲將有助於提高演員的表現能力和藝術修養。這裡都是普通的人普通的生活,在人物塑造上,完全不需要裝腔作勢,故作姿態,而需要我們真實地、平常地去生活、深入地去捉摸。我雖然在三十年代時還是個孩子,但這些人物似乎也生活在我的周圍,去塑造這些人物會有助於提高我們的業務實踐能力。

——摘自《拍〈上海屋簷下〉的一點感受》

舊文新讀丨秦怡談表演:只要心是大的,是重的,是誠的

從開始從藝一直到今天,我始終不論什麼角色都在演,四十年代演話劇時更是什麼都演,而且經常去“跑龍套”。

……

我對自己作了這樣一個結論:大事做不了,小事能做好。既然能做好小事,為什麼不多做一點小事呢?

我可以舉出我在許許多多的影片中,擔任一場戲,或只有一兩個鏡頭的角色的例子,而且我自己都還比較滿意。在《春催桃李》中,我演了老校長一角,大概只有兩個鏡頭,但我至今未忘那個形象。《苦惱人的笑》中我只有一場短短的戲,演一個老演員,我也至今未忘。在影片《張衡》中,我演老夫人一角,一場戲,也只有幾個鏡頭,但我也深深地記住了這個形象。

……

我不會把“跑龍套”強調得高於一切,我只是覺得“跑龍套”也有其重要意義。的確,我在很長時間的藝術實踐中感到,如果每齣戲的群眾演員都很認真地把自己作為“重要的一部分”的話,那麼,這齣戲的整體質量,肯定是能提高的。

——摘自《跑龍套》

舊文新讀丨秦怡談表演:只要心是大的,是重的,是誠的

作者:秦怡

編輯:範昕

策劃:邵嶺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