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179:確定無法實現抱負時,如何度過餘生?

論語179:確定無法實現抱負時,如何度過餘生?

上節我們講了孔子的一個核心觀點,人才是第一生產力,人可以開天闢地,改造舊社會創造新世界。

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成為新世界的創造者,不畏艱險、勇往直前,起碼也要成為新世界的參與者,為理想社會貢獻自己的光和熱。

孔子講的是人的主觀能動性,只有內心強大、德才兼備的人,才能有如此氣魄。

我們常常抱怨環境條件和別人,與其如此,莫不如提升自我、強大自我,去創造新的環境。這是非常積極的人生觀,特別值得我們每個從業者借鑑。

我們來做保險,是投靠還是創造?我們對眼前的一切人事物總是期待事事完美,坐等靠要,還是起而行之,去打造適合自己的環境和系統?

積極樂觀主動去面對一切,也就不存在什麼困難了,因為一切皆可用。日子一天天過,過成什麼樣,還不是自己說了算?

回頭一看,做保險已經十八個春秋。有沒有遺憾?有沒有悔恨?

子曰:“吾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

公元前484年,孔子結束了周遊列國的行動,從衛國回到了魯國,當時已經是68歲了,這在當時平均壽命只有30-40歲的情況下,是高壽了。即便到了當下,68 歲也該退休了。

可是,孔子心中的理想之火,熊熊燃燒。大同世界的夢想在現實中遭到挫敗之後,他就寄希望於未來,安心整理文化,直到73歲去世。這短短五年時間,產生了六經,流傳千年。

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回到魯國之後,被聘為國老,拿著俸祿。年事已高不能參與國政, 就把心思放在了文化的整理上。

“樂正”,就是修訂整理禮樂。“雅頌各得其所”,雅頌是當時的禮樂風格制度。當時的禮樂有詞有曲。

雅,是周天子王城附近的民歌,因為使用了當時的雅音,就是類似今天的官方語言,普通話。 和其他民間詩歌有很大區別。頌,是在重大典禮,祭祀時才演奏歌唱的,莊重嚴肅。

歌詞都記錄在了《詩經》裡,流傳至今,而曲子失傳了,再也找不到了。

孔子樂正,就是整理修訂這些曲子和歌詞,讓雅頌各歸其位,發揮應有的作用。這裡的樂正,雅頌,是舉例而已。泛指孔子日常的工作全貌,就是做這些整理整頓修訂的事情。

沒有了出仕為官的想法,沒有了紛繁世界的叨擾,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與文化典籍為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好像找到了自己真正的位置,悠然自得、充實快樂。

孔子68歲追求人盡其才,認為自己是一個政治家一個實幹家,有能力改造社會和天下,一直苦苦尋覓可以追隨的帝王,希望能有機會實現理想抱負,始終不得志不如意。

68歲了,累了,真正要換個活法了。做一個思想家、哲學家吧。在事功方面,從仕途轉而走上了整理文化的道路。

子曰:“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喪事不敢不勉,不為酒困,何有於我哉? ”

從此日子步入了正軌,有了規律,不再像之前那樣顛沛流離、骨肉分離。孔子說,現在我的生活很有規律。

國家需要我時,就出去做一個合格的官員,談論國家大事,為社稷江山出謀劃策;回到家裡,就做一個好爸爸、好兄長;遇到親朋好友家辦喪事,就竭盡全力幫忙,沒有絲毫懈怠推脫。

不為酒困。年事已高也愛惜身體健康,飲食節制從不暴飲暴食喝酒傷身,沒有酒癮,能喝也 能隨時放下。何有於我哉?除了以上這些平常事,每天也沒什麼特別的。

這兩段連起來,描繪了晚年孔子的生活和工作的狀態。整理文化,偶爾參與朝政,在家裡陪伴家人盡到父親的責任,與鄰里處好關係,做好自己的健康管理。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日子平淡而不平凡,一天天過著,就像這河水一樣,奔流不息。

人生有什麼大事兒?心大了,就沒有大事兒了。能把對理想的不懈追求,把自我價值實現,這些人生終極理想的所謂大事兒,都融在每日每夜的日常中。

在歲月的流逝中,自然而然得到和實現,才是正道。轟轟烈烈一時,永遠抵不過這不捨晝夜的一世。

過去的時光,成就也好,失意也罷,再也無法回頭,想也沒有用。過好今天,認真活在當下吧,雖然當下也立刻會變成過去。

有了明確的目標,活著就變得格外有意義。每一分每一秒,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別人;每一時每一刻,善待自己也善待別人。

一個人再偉大,終究會像浪花,像這河裡的一滴水,被歷史的滾滾洪流裹挾著,無法自持。你我都不在了,這河流還在;你我都不在了,這天地還會在。

人生是多麼短暫呀!時光無法預訂也無法保留,充實平靜地活好每一天,該來的終會來,該走的也留不下。

孔子晚年,回首一生無限感慨。做問心無愧事,讓後人評說去吧。

懈怠浮躁時,找一條河流看一看、站一站,感受一下自然的教誨吧!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