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紅色經典 傳承革命精神】新一代農民成長的頌歌

文學界對趙樹理的印象一直有一個誤區,把他塑造成了一個叼著菸斗穿著中山裝戴著鴨舌帽的中老年人形象。實際上趙樹理在創作他的成名作《小二黑結婚》的時候,只有37歲,正處於風華正茂的年紀,而且和第二任妻子關連中結婚也只有十數年時間,正處於伉儷情深的階段。筆者認為雖然為人民寫作是他的終極理想,《小二黑結婚》也蘊含著趙樹理本人的浪漫情懷在裡面,作品最終的大團圓結局,也折射出趙樹理本人對於自由戀愛、美好婚姻的嚮往,真情與理想交織融合,便形成了一部經久不衰的絕世佳作。

關於《小二黑結婚》的藝術成就早有學界從不同角度給予了深入的研究和高度的評價,本文就不在這裡贅述了。那麼站在21世紀20年代的角度看待這部經典之作,它的魅力還依然存在嗎?它還能適應新時代的發展嗎?

可以肯定地說,《小二黑結婚》依然是鄉村小說寫作的經典範本。鄉土小說作為文學創作的一個重要題材,依然是作家書寫的主流物件,只是寫作的主題從上世紀40年代以《小二黑結婚》為代表的反映農村鬥爭為主題的書寫,發展變化到目前反映農村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為主題的刻畫而已。那麼《小二黑結婚》對於當今反映全面小康主題的鄉土小說有哪些借鑑之處呢?

一是浸潤式的書寫方式。所謂浸潤式書寫,就是作者以一種情景體驗的方式深入作品內部的書寫方式。《小二黑結婚》的成功在於趙樹理對農村浸潤式的書寫,他只用寥寥數筆便可勾勒出一個農村的全貌,小說中人物的語言神態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風格,故事也是基於調研得來的真實的生活故事。1943年趙樹理和王春一塊調到北方局黨校政策研究室工作,在左權縣聽到民兵隊長嶽冬至和智英祥搞戀愛,被混進村政權的壞人害死了的故事改編後又經過藝術概括,他寫成了這部著名的短篇小說。所以看了小說的人都說有一股濃濃的鄉土氣息迎面撲來,甚至有人會說“土得掉渣”。這個評價是到位的,先不討論寫作的藝術,至少他的書寫是讓讀者信服的,認為他就是在寫農村,讓人看了不脫跳、不走神、不出戲。這便是一部好小說成功的基礎。今天,我們要學習這部小說的浸潤式寫作模式,讓自己深處農村那個大環境裡面,寫出來的東西才能神似。切不可道聽途說,閉門造車,急功近利,短短數月大筆一揮文章便成,導致寫出的作品“土味”不足,“城市風”太濃,這樣的小說根基都是塌方的。

二是鮮活的典型人物的塑造。《小二黑結婚》膾炙人口的原因主要在於刻畫了眾多活靈活現的人物形象,正所謂人物立住了,作品便成功了一半。除了主人公憨厚勇敢的小二黑、機靈俏皮的小芹成了大眾耳熟能詳的人物形象,還有一個人物已經矗立於文學悲劇女性之林,那就是那個老來俏的三仙姑。一說到三仙姑,大家便會想到那個把頭髮梳得光亮,一把年紀了還穿著繡花鞋,滿是皺紋的臉上撲著厚厚的粉,頭上還插著一朵花的老妖精形象,而且對她覬覦小鮮肉小二黑,拆散自己女兒美好姻緣的行徑恨得咬牙切齒。但是趙樹理並沒有把三仙姑這個人物進行簡單的表面化的書寫,而是將她放在歷史的大洪流中,有了中國悲劇女性的意味,與張愛玲筆下的曹七巧有著異曲同工之效。後世的研究者也經常把她們二人做比較研究,感覺三仙姑一出來,曹七巧也就不那麼面目可憎了。反觀我們現在的許多作品,句子很優美,故事很動人、很離奇,但是讀完小說給人的整體感覺是混沌的、茫然的,因為沒有一個能夠記得住的人物,只是一個模糊的影子,每個人的面孔都那麼的相似,所以便成了被忘卻的物件。

三是生動形象的語言描寫。如果說故事和人物是一部小說的“神態”,那麼語言便是這部作品的“靈魂”,我們需要透過人物的語言對話來推動情節的發展並且展現人物的性格。《小二黑結婚》的語言塑造是非常成功的,每個人物在出場前都達到了“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效果。諸如三仙姑叫“前世姻緣”,二諸葛叫“命相不對”,這是多麼口語化的表達,平易風趣又富於生活氣息,但仔細品讀就會發現,這句話在承載通俗性的同時也具有藝術性,而且極具晉南的方言特色。這也是《小二黑結婚》所呈現出來的獨特的語言魅力和語言之美,雖然單獨看一句話似乎平平無奇,但是組合排列起來卻賦予了人物和故事極致的美感。而這也映襯出我們現當代一些小說的短板,雖然部分句子和組詞讀起來很唯美,但是卻缺乏人物所獨有的味道。我們要學習趙樹理在小說創作中的選詞技巧以及方言功底,增強文章的“臺詞功力”。

四是寫作角度要出新意。同樣是寫農村題材,為什麼趙樹理的《小二黑結婚》短短2萬餘字便可以轟動一時,那是因為趙樹理在上世紀40年代的中國農村選了一個全新的主題和全新的人物階層。全新的主題即“自由戀愛”,全新的人物階層即“解放區新農民”,他的作品無疑在包辦婚姻為主的封建意識殘存濃厚的廣大農村投入了一顆新鮮的炮彈,受到了解放區新農村的熱烈歡迎,所以便一炮打響了。趙樹理和張愛玲同時受到了讀者的追捧,他們筆下的婚戀題材,在“自由戀愛”方面,與五四新文化運動所提倡的“自由戀愛”,有著一種驚人的重複。趙樹理在文字中彰顯的政治意識形態以及對五四“出走”主題的迴應,對鄉土場域的婚戀題材進行了改造。

《小二黑結婚》是當年文藝作品的代表作,是標杆也是旗幟,從上世紀40年代到50年代、60年代,這本書所出的版本之多、印數之巨,改編形式之多都是破紀錄的。同時,這部作品也以生動的筆觸記錄了農耕文明在上世紀40年代發生了空前的變革,以及傳統農民在應對時代變遷時的真實面貌。為後世學者瞭解上世紀早中期的中國鄉村,提供了寶貴的歷史資料。既有深厚的文史價值,又不失趙樹理作為一顆文壇新秀的銳氣與理想情懷,這就是這部作品最為經典的意義所在。

呂軼芳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