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報!慶雲縣兩項非遺專案入選德州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近日,

德州市人民政府公佈了第六批

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

專案名錄和擴充套件名錄,

慶雲縣非遺專案

西倉東路梆子和古琴藝術成功入選

喜報!慶雲縣兩項非遺專案入選德州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德州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

專案名錄 (新入選專案)

(共計 31 項)

一、曲藝(1)

高派山東快書

二、傳統舞蹈(1)

武城大祁莊地秧歌

三、傳統技藝(18)

英翔眼鏡手工製作技藝

德州窯紅綠彩

木質桿秤製作技藝

“樂家客”五香面製作技藝

傳統弓箭製作技藝

燕陵蜜酒傳統釀造技藝

保德龍驢肉傳統制作技藝

小周月餅製作工藝

禾子原液老五甑古法釀造工藝

聖喜醬牛肉製作技藝

邢侗雪蓮酒釀造技藝

田口紅燒牛羊肉製作工藝

銀銅器皿製作技藝

武城傳統手工打結地毯技藝

武城鋦盆鋦碗技藝

大漆傳統髹飾技藝

文物修復

西河大鼓伴奏銅板製作技藝

四、傳統音樂(2)

韓氏古箏

齊河民歌

五、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1)

夏津杜氏太極拳

六、傳統戲劇(1)

西倉東路梆子

七、傳統美術(2)

徐氏木雕傳統手工技藝

葫蘆烙畫

八、傳統醫藥(4)

宋氏針灸

善知堂黑膏藥

汪氏通絡膏

楊氏正骨推拿

九、民間文學(1)

“神頭”的由來

喜報!慶雲縣兩項非遺專案入選德州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推薦專案名單

(擴充套件專案)

(共計8項)

一、傳統技藝(3)

德州鄉盛扒雞製作技藝

屠記扒雞製作技藝

夏津黑陶燒製技藝

二、傳統音樂(1)

古琴藝術

三、傳統美術(4)

手工剪紙傳統技藝

平原剪紙

平原麵塑

姜存榮剪紙藝術

喜報!慶雲縣兩項非遺專案入選德州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其中,

西倉東路梆子入選德州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新入選專案)

喜報!慶雲縣兩項非遺專案入選德州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古琴藝術入選德州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擴充套件專案名錄

喜報!慶雲縣兩項非遺專案入選德州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截至目前,

慶雲縣共有代表性非遺專案33項,

其中,市級非遺專案8項,

縣級非遺專案25項。

西倉東路梆子

東路梆子原名梆子腔,又名“山東吼”,是山東省最為傳統的劇種之一,來源於山陝梆子,為秦腔系統的分支。西倉東路梆子發端於慶雲縣尚堂鎮西倉村,其風格獨特、自成一派,在當地頗具影響力。演唱時,先用真嗓吐詞、後用假嗓甩腔,每句唱腔後面皆有一聲“吼”。

喜報!慶雲縣兩項非遺專案入選德州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喜報!慶雲縣兩項非遺專案入選德州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吼有大小之分,可以根據不同唱詞,表達多種情緒,不僅體現了濃郁的生活氣息,更將西倉東路梆子的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

喜報!慶雲縣兩項非遺專案入選德州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喜報!慶雲縣兩項非遺專案入選德州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服裝方面,堅持“寧穿破不穿錯”的原則,正規大方。傳承人們勤學苦練,對水袖、臺步、甩髮等功夫,運用自如。

喜報!慶雲縣兩項非遺專案入選德州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此外,在臉譜、表演、伴奏等方面,西倉東路梆子同樣風格獨特。比如,表演講究手、眼、身、法、步,一絲不苟。

喜報!慶雲縣兩項非遺專案入選德州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圖為西倉東路梆子第五代傳承人王佔成

目前,東路梆子到王佔成這一代,已是第五代傳承人。西倉東路梆子與其他民間藝術共同構成了該地區文化的多樣性和多元化,它的挖掘和保護符合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要求和目的,對於研究今後它的傳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古琴藝術

古琴,又稱“瑤琴”、“玉琴”,位列中國傳統文化四藝——琴棋書畫之首。作為最古老最傳統的彈撥樂器,古琴被視為高雅之物,一直是眾多文人的必修技藝,更有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流傳至今。

喜報!慶雲縣兩項非遺專案入選德州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說起古琴,最有代表性的便是諸城琴派:其內容豐富,雅俗共賞,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曲調古樸典雅,韻味深長,如同山東人的性格,陽剛之氣中不失含蓄細膩,既高亢豪邁又迤邐纏綿。

喜報!慶雲縣兩項非遺專案入選德州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慶雲,習琴之風由來已久,宋代詞人李之儀的《卜算子》即為古琴吟唱。它既保持了傳統古琴的清微淡遠,又繼承了諸城琴派的典雅豪邁,可謂獨樹一幟、自成一派。第七代傳人名為張磊,曾服役於空軍某部隊,琴藝啟蒙於嶺南梁球,後拜師於六世傳人王笑天門下。

喜報!慶雲縣兩項非遺專案入選德州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喜報!慶雲縣兩項非遺專案入選德州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操縵二十年間,琴師張磊在堅持傳統技法的同時,注重與詩詞吟唱結合,為古琴演奏融入了新的表演形式,使得這一高雅藝術更加通俗易懂,為保護傳承古琴藝術做出了重要貢獻。

喜報!慶雲縣兩項非遺專案入選德州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慶雲縣融媒體中心新媒體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