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貝城發現一盤石磨,它和華夏石磨有何不同,究竟誰家石磨更好用

在東西方的文明發展過程中,雖然走的是兩條不同的路徑,但兩者之間卻也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東西方都出現過石磨,專家們在龐貝遺址出土了石磨,但和中國古代石磨不太一樣。專家們經過深入研究,弄明白了兩種石磨的差異,那究竟哪種石磨更好用呢?如果您也想知道,下面小編來給您從頭揭秘。

龐貝城發現一盤石磨,它和華夏石磨有何不同,究竟誰家石磨更好用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絡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在原始社會時期,古人最早是種植水稻的,他們為了給稻穀脫殼,就發明了最早的石磨板,將稻穀放在石磨板上用石棒來回碾壓去除稻殼。在此過程中,古人發現有些稻米碾碎之後更容易煮熟,於是就這樣他們發現了粉。再後來,種植小麥的時候他們也把小麥磨粉,但是石磨板的效率太慢,於是經過改進發明瞭石舂臼,即將小麥放入石槽中用石棒搗,如此一來也就提高了勞動效率。然而,石舂臼也有一個缺點,搗出來的小麥粉不夠細膩,有時候都還會黏在一起成坨。最後,古人把兩塊石磨板疊在一起來回碾壓,而這就是石磨的雛形。

龐貝城發現一盤石磨,它和華夏石磨有何不同,究竟誰家石磨更好用

考古研究表明,我國最早的成型石磨出土於滿城漢墓,距今約2100多年,由兩塊石磨敦和青銅漏斗組成。一直到晉代時期,石磨才最終定型,傳承至今1000多年都沒有發生過改變。對很多讀者來說,都一定見過石磨,它由上下兩塊大小相同的石板構成,通常都是圓形,直徑有大有小,最大的可達兩米多,需要三四個人才能推動,而一般家用的石磨直徑都小於1米,通常一個人就能輕鬆磨開。石磨看起來簡單,但是內部可大有文章,因為內部兩塊接觸的石板面上都有規律的溝壑,而且從裡到外溝壑越來越淺,糧食從中心孔洞落下去,卡在溝壑中來回摩擦就變成了粉末。

龐貝城發現一盤石磨,它和華夏石磨有何不同,究竟誰家石磨更好用

直到現在,有些手工作坊用的石磨,都依然還是古代的石磨,我們也稱之為平磨。不過,在西方國家的石磨就有點不一樣了,比如龐貝石磨。龐貝是古羅馬時期第二大城市,跟我國的東漢處在同一時期,但可惜龐貝毀於火山爆發,直到1700多年後才被西方考古學家們發現。在清理龐貝遺址的時候,專家們在一處作坊遺址中,發現了一件儲存完好的古代石磨。

龐貝石磨造型奇特,它由石墩,磨盤和木把三部分組成,石墩高約45釐米,直徑約40釐米,磨盤也是上下兩塊,但獨特之處在於它是兩個錐體,兩個上錐面重疊在一起形成了磨面,然後把手插入到上磨盤的凹槽中。對西方考古專家們來說,這樣的龐貝石磨或許一點都不奇怪,但我們看慣了我國古代的石磨就感到很彆扭了,因此有的專家就開始琢磨哪個石磨更科學。

龐貝城發現一盤石磨,它和華夏石磨有何不同,究竟誰家石磨更好用

對比中國石磨和龐貝石磨,最大的區別就是磨盤不一樣,前者是圓盤,後者是錐體,由此也導致了磨盤的接觸面積不同,前者面積更大,後者面積較小。根據我們學過的物理知識就可以輕鬆得出結論,在摩擦係數相同的情況之下,接觸面積越小,則摩擦力就越小,推起來就會更加輕鬆省力,而接觸面積越大,則反之。因此,龐貝石磨推起來比中國石磨更加輕鬆。不過,還有一個問題也不能忽略,即接觸面積越大,研磨出來的麵粉就更徹底,更細膩,因此中國石磨因為接觸面積大,所以磨出來的粉面更好。

龐貝城發現一盤石磨,它和華夏石磨有何不同,究竟誰家石磨更好用

專家們得出了最終結了,中國石磨和龐貝石磨各有所長,前者的特點在於研磨細膩,後者的特點在於推磨輕鬆。仔細想想,這或許就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中國人講究質量,寧願辛苦一點也要製作出最優質的產品,而龐貝人講究工作效率,以最快,最輕鬆的方式把活幹完就可以了,至於結果怎麼樣差不多就可以了。

石磨的出現是文明社會發展的必然,中國石磨和龐貝石磨都是獨立出現了,兩者之間也沒有文化交流,雖然二者在造型上有差異,但是原理卻都是一樣的。由此可見,文明的發展有其內在規律,而這種規律是人類所無法干預的。

參考資料:

《龐貝三日》作者:(意)阿爾貝託安傑拉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