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有個牛王村,歷史溯源到北宋時期有千年歷史,來看看

牛王村隸屬於濟南章丘棗園街道辦事處,距棗園街道4公里,北靠明水北外環,東依棗寧路,交通便利,地理優越。現有耕地面積900多畝,全村106戶,人口416人。住民由宋、魏、張、寧、曹、霍、王、趙、劉、錢、景、楊、高13個姓氏人家組成,其中宋氏為大姓,佔全村人口數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章丘有個牛王村,歷史溯源到北宋時期有千年歷史,來看看

莊域內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沛。村民以農耕為主,經商為輔,兼其他副業。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兼種其它雜糧。經濟作物以章丘大蔥為主,也種普通蔬菜。村民經濟收入大多來自於土地種植,輔以外出打工創業。近年來,村內曾湧現出民營和個體經濟10餘家,並逐步成為村級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牛王村民風淳樸,村民間向來友善和睦。

牛王村淵源久遠,建村歷史已逾千年。據考證,早在明代之前,張、魏兩姓家族便在此定居。張姓家族原籍在繡惠大張村,後遷徙此地定居。兩村的張姓人家同族同宗,一脈相承。魏氏家族來歷不詳,與張氏家族大體同一時代。宋氏家族是繡惠施家堐村的宋氏家族的分支,其祖於明代初期由河北棗強遷至繡惠的施家堐村。數百年間,因宋氏家族家境富庶,人丁興旺,歷經繁衍,才形成了如今的大族人家。

章丘有個牛王村,歷史溯源到北宋時期有千年歷史,來看看

當地存在“先有牛王村、後有章丘城”之說。證據一:上世紀70年代,有位村民在院內打井時,曾在2米以下挖掘到少量銅錢,專家鑑定為北宋時期的通用貨幣。證據二:上世紀90年代,寧氏族人在翻拆老屋時,曾在地下1米深的地方挖掘到大量同時期的宋代銅錢,數量約20公斤。銅錢直徑6。5公分,厚0。3公分,字型清晰,做工精緻,再現了宋代制錢工藝的高超水平。該村某村民在打地基時,曾挖到多座土爐子和土坯牆體遺蹟,還挖掘到宋代陶器、炊具若干。從出土的文物和歷史遺蹟中,可以看出牛王村建村歷史悠久。

牛王村人以淳樸敦厚、勤勞持家、樂善好學而聞名鄉里,富戶人家、商賈名流甚少,卻在千年的悠久歷史中創造了獨享一方的廟宇文化。

章丘有個牛王村,歷史溯源到北宋時期有千年歷史,來看看

牛王廟

牛王廟(俗稱紅廟)坐落於村子東南方向200米,棗寧路東側位置。始建於元代時期,距今已有700餘年歷史。當初由社會捐款和村人集資修建而成。

廟宇坐北朝南。院落南北長60米,東西寬60米,呈正方形。牆高3米,因外牆為紅色,因而俗名為紅廟。大門內兩側各有一棵數百年的古柏,直徑1米,樹高20餘米,樹冠龐大,遮陰蔽日,奇偉壯觀。院落北面是大殿,東西有廂房。大殿東西長20米,南北寬10米,方檁圓梁,青磚小瓦,房頂起脊。凸起的屋脊上有哈巴狗子張口獸,山牆上方刻有各種鳥獸圖案。大殿主體雄偉,造型美觀,風格獨具,為典型的元代建築風格。大殿內建有菩薩等13尊高大的泥塑神像,顏色不同,形態各異,各有其說,各有講究。

章丘有個牛王村,歷史溯源到北宋時期有千年歷史,來看看

舊時,在每年陰曆二月十九菩薩奶奶生日時,善男信女在此舉行祭祀活動,亦有外村人員前來供奉。逢年過節和某些特殊日子,也有村人前來進香祈禱,供奉神靈。每逢大旱或大澇之時,村人還集體出動,透過特定程式祈風求雨,或者祈求趕走洪澇,據傳有求必應。

據傳,一個北鄉商人夜間從此路過,當走至牛王廟時眼前黢黑,不慎迷路。進退兩難之時,廟內忽然走出一打燈籠的老嫗,將其送至家門。此人感激備至,欲邀其回家相謝時,只見頭頂閃過一道火光,老者隨即無影無蹤,消失在茫茫夜空之中。這亦真亦假的傳聞,為牛王廟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霧。

章丘有個牛王村,歷史溯源到北宋時期有千年歷史,來看看

該廟曾修繕多次,資金皆來自於村人之善舉,廟內曾存有石碑一尊,記載往事。現碑碣不知去向。

土地廟

土地廟位於村東路邊,牆體和房頂為石質小瓦結構,始建於清代。廟體相當於一間屋大小,廟內設有土地爺泥塑神像,神像兩側有小鬼塑像各一尊。村人家中有亡故者,在送葬前,必去土地廟送漿水,然後焚紙燒香,求土地爺給死者安置入土的地方。

章丘有個牛王村,歷史溯源到北宋時期有千年歷史,來看看

關帝廟

關帝廟位於村中街正中凸出位置,東西長4米,南北寬2米,高3米,磚石小瓦結構,始建於清末時期。廟內放置有關帝爺泥塑神像,神臺一座,香爐一個。主要供村人平時請財神之用,逢年過節亦有村人前來進香供奉,祈禱鴻富。關帝廟東側豎有一塊年代不詳的巨大隕石,高2米,粗一米餘,灰白顏色,形狀怪異,通體窟窿,四周平滑。現隕石也下落不明。

牛王村舊村由北街、中街和南街三條大街,以及十來條南北走向的衚衕(小街道)所組成。每一條衚衕姓氏不同,來歷不同,各有其說,傳說多多。其中最神秘特別的當屬宋家衚衕。該衚衕位於中街至北街,村落中間地段內。衚衕長200米,最寬處2米,最窄處僅1米,過去住有7戶宋氏人家。平時只能行人,獨輪車需斜稜著車身才能勉強透過。偌短的狹窄衚衕,卻有7個直角形拐角。

章丘有個牛王村,歷史溯源到北宋時期有千年歷史,來看看

傳說,此衚衕邪性,每到晚間,除衚衕內的住戶外,村人一般避免從此穿行。即便迫不得已,人們也多以咳嗽、呼喊、跺腳和唱歌的方式自我壯膽,以避邪氣。通過後也往往心驚膽戰,汗毛直立,冷汗淋漓。其實,這是人們故弄玄虛,以求盜寇不敢入內罷了。

經過幾十年的舊村改造,目前的新村格局依然由北街、中街、南街和多條南北走向的小街所組成。嶄新的民居窗明几淨,硬化的街面平整暢達,綠地百花搖曳,廣場寬闊熱鬧,嶄新的健身器械齊全有序——整個村莊舊貌換新顏。自此,一個美麗和諧的花樣農村從此快速走上康莊大道。(圖文/孫廷華 孫繼廣 王立香)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