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過間隔年?| 美國留學生的經驗分享:我沒有過間隔年。

Quote of Today

我們為什麼要過間隔年?| 美國留學生的經驗分享:我沒有過間隔年。

十幾年前我讀了一本書,《遲到的間隔年》,作者:孫東純。

我們為什麼要過間隔年?| 美國留學生的經驗分享:我沒有過間隔年。

是我那集美麗智慧善良賢淑於一身的旅行達人老婆推薦的,我讀完很受觸動——第一次知道間隔年這個詞,突然發現自己的青春好像白活了,因為我沒有過間隔年。

間隔年是英文 gap year 的直譯,是歐美由來已久的傳統,一般指的是高中畢業到大學入學之間去國外旅行或參加其他社會活動的一年。

A

gap year

, also known as a

sabbatical year

(安息年), is typically a year-long break before or after college/university during which students engage in various educational and developmental activities, such as travel or some type of regular work。 —— Wikipedia。

也可以參考 gapyearassociation。org 上的定義:https://gapyearassociation。org/gap-year。php

多好的做法啊!高中畢業,或者大學畢業,不用急著去上學或工作,先給自己放一年的假,去揹包旅行認識這個陌生的世界!

我們為什麼要過間隔年?| 美國留學生的經驗分享:我沒有過間隔年。

其實不僅學生有間隔年,歐洲一些國家還有專門給職場中成年人間隔年待遇的,例如比利時的

Time Credit system

制度。

比利時的這個“時間積分制度”(姑且這樣翻譯)始於1985年,最早只是ZF為了解決失業率過高的問題的。

簡單說就是允許在職員工自己選擇縮短自己的工作時長,也可以申請一年休息,在此期間企業繼續支付工資,休息完後再回原崗位工作。在這個人休息期間,他/她的工作可以由失業的人來做,這樣就有效緩解了當時失業率高漲的社會壓力。

比利時的這個做法也叫做 career break(本文暫且翻譯為“職業間隔年”),除了上面說的那種,還有另外三種形式:

career break for palliative care (舒緩/姑息治療職業間隔年)

career break for paternal leave (丈夫陪產假間隔年)

career break for medical care(醫療間隔年)

總之,每個比利時人一生中都有一次機會跟僱主申請休息一年,主要是上面這三個理由和形式,薪水照樣拿,也不用擔心回來沒工作。

比利時ZF鼓勵人們這樣做的目的是避免人們在工作中 burn out,同時也給每個人一個機會去思考人生、發現世界、去嘗試一下自己喜歡做的事。

以上關於比利時的這項社會制度如果我講的不對,歡迎熟悉比利時情況的讀者指正。

這就是今天聊的間隔年,gap year。

張曉風說,青春太美好,以至於你怎麼度過都像是浪費。

即便你已身在職場,也請偶爾慢下腳步吧。工作不是生活的一切,或許也可以幻想一下自己那錯過的間隔年。我的一位新加坡同事說的好,就是一份工嘛,easy lah。

我們為什麼要過間隔年?| 美國留學生的經驗分享:我沒有過間隔年。

參考閱讀

GAP YEARS – IDEAS AND THINGS TO THINK ABOUT

What is a Gap Year & How Do You Take One?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