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宣筆製作傳承人張蘇(揚州江都郭村鎮)

張蘇(1942-2009)原名張祥聖,江都郭村鎮南荀村人。宣州宣筆廠董事長。

張蘇13歲時拜清末宣筆製作大師朱炳生為師學習宣筆製作技藝。同時,又與其弟子張宗銘,張宗元,張祥芝共同切磋。由於他天資聰明,天生勤奮,善於用腦用心用手,多看多悟多練,出師後就已經成為當地的制筆能手,開始帶徒了。不久,他又先後到江都野田毛筆廠,郴州毛筆廠,南荀毛筆廠擔任技術指導。

國家級宣筆製作傳承人張蘇(揚州江都郭村鎮)

到了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各地的鄉鎮企業蓬勃發展。江都與涇縣(安徽宣城)都是制筆之鄉,卻都遇到了發展的瓶頸:江都制筆工業發達,工藝精湛,卻缺少黃鼠狼尾與山兔皮的原材料,涇縣雖然原材料豐富,但制筆工藝幾度式微。於是,雙方於1973年達成了“人物交換”的協議,張蘇作為技術人才來到涇縣,涇縣向江都提供製筆所需的原料。

張蘇來到涇縣後,先後在安吳毛筆廠,涇縣宣筆廠,宣州溪口筆廠擔任過技術指導。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祖國大地的時候,張蘇覺得自己大顯身手的機會來了,就於1980年攜妻子舉家來到宣城溪口安家落戶,辦起了宣州筆廠(後更名為“張蘇筆莊”)。

國家級宣筆製作傳承人張蘇(揚州江都郭村鎮)

張蘇得先人真傳,自己又潛心鑽研,視制筆為自己的生命,終生與毛筆為伴,每天堅持伏案制筆不輟,一直在為提高宣筆的質量而孜孜以求,一直堅持做到:

首先是嚴把原材料關。他所需的制筆豬鬃,是專門採用省級豬鬃出口基地家鄉郭村的,他所需的制筆羊毛,也在江蘇有二個定點產地。其次是經過他的不斷探索和反覆實踐,獨創了鬃毛的脫脂工藝與技術。經過他處理的鬃毛,不僅除去了油脂,而且增加了硬度,能夠使得成品既易著力,又能運筆自如,且柔韌相宜,筆勻基固,較易蓄墨,又不肥滯,書寫更為流暢。再次是工藝嚴謹。小小一支毛筆,看似輕輕一握,但從選毫到成品要經過二百多道工藝,他是口傳手教,道道把關,一以貫之。還有就是他廣交書畫大家,將自己的產品,特別是新品免費送給他們使用,然後根據他們的意見,再一次又一次地修改加工,直至滿意為止才正式定型。這些,都使得他們生產的宣筆質量上了幾個檔次!

國家級宣筆製作傳承人張蘇(揚州江都郭村鎮)

不僅如此,張蘇還注重挖掘早已失傳的宣筆製作工藝,傾心於宣筆製作技藝的傳承,開發與創新。經過他的手,整理製成了“仿唐雞矩筆”,“仿宋瓷筆”等古法宣筆。他還根據書畫大家的特殊需求,開發出了長鋒羊毫筆系列的“玉骨冰心”,“玉竹明珠”,“長頸鹿”,“鶴頸”以及紫毫宣筆“雪山青玉”,“宣州紫毫”,“黃山煙霧”,“烏溪清泉”和兼羊毫的“兼毫書畫”等新品種。

由於張蘇製作的宣筆原料純真,工藝獨特,技藝精湛,所以,他的宣筆一直都是市場上的搶手貨。除了供應北京榮寶齋,上海朵雲軒等著名書畫店外,還大宗出口遠銷日本,東南亞以及歐美等國。他的筆更是書畫名家手中的至愛。如林散之,吳作人,陳大羽,亞明,簫嫻,歐陽中石,武中奇等都慕名前來試筆和訂筆。

國家級宣筆製作傳承人張蘇(揚州江都郭村鎮)

歐陽中石稱張蘇的筆“得心應手”,武中奇先後四次親臨筆廠,評價為“剛柔並濟,大小由之”;康有為的女弟子簫嫻贊曰:“萬毫齊力,四德俱全”(筆之四德為尖,齊,圓,健);林散之則賦詩曰:“人人都愛湖州筆,豈料涇城制亦佳。秋水入池花滿座,斜箋小草興無加。新筆幾枝初試手,尖圓齊健是堪誇。誰謂今人不如古,蒙恬自是後生家。”鬱風先生誇曰:“書畫得意張蘇筆,江南宣城第一家”。張蘇所制宣筆已經超脫產品的概念,不僅僅是一種書寫的工具,已經賦予了文化的內涵,承載著弘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命了。

張蘇本人也因為制筆獲得了相應的榮譽。在北京舉行的第八屆國際書法交流大會上,中國書法家協會特意定製了“張蘇制宣筆”作為禮品贈給與會的國際友人。他的宣筆製作工藝在2006年入選安徽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晉升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他本人也於2007年授予“安徽省民間工藝大師”,2009年授予國家級宣筆製作傳承人。(朱毓麒)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