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巧,楹聯的妙(下)

是中國特有的文化現象

究其原因,正是由於楹聯以漢字為核心。漢字,是形意兼備、單字表意的單音節方塊兒字,這在全世界獨一無二。

“中央宛在,一半勾留”

湖心亭,杭州西湖三島之一,建於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據說是北宋蘇軾所建三塔之北塔。“湖心平眺”是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亭中有副楹聯,僅八個字,沒一個生僻字:“中央宛在,一半勾留”。看似簡單,實則高妙。

漢字的巧,楹聯的妙(下)

上聯

說的是湖心亭的地理位置,地處西湖中央,美景的焦點。細細品讀,似曾相識。語出自《詩經》:“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下聯

出自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春題湖上》:“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太平歌詞裡說“杭州美景,蓋世無雙,西湖岸,奇花異草,四了季的清香”。西湖是天下美景中的極致,湖心亭則是美景極致中的點睛之筆。

說的是湖心亭,講的是西湖水。奇怪的是,楹聯中卻隻字不提亭與水。不言水,水自見,不言亭,亭自立。

意境之美在西湖薄霧中若隱若現。

“千樹梨花百壺酒,數巡香茗一枰棋”

張伯英是清末民初的著名書法家,與傅增湘、華世奎、鄭孝胥並稱為書法四大家。他的書法以魏碑為宗,兼取顏真卿、蘇軾、黃庭堅,字型方圓兼用。

他有副楹聯,寫得精彩:“千樹梨花百壺酒,數巡香茗一枰棋。”閒適的生活躍然紙上,令人豔羨。

漢字的巧,楹聯的妙(下)

民國 · 張伯英

紙本,縱128釐米,橫30.8釐米

首都博物館 藏

上聯

出自唐代詩人曹唐的《小遊仙詩九十八首》:“千樹梨花百壺酒,共君論飲莫論詩。”

下聯

出自晚唐詩人黃滔的《題靈峰僧院》:“繫馬松間不忍歸,數巡香茗一枰棋。”

兩首唐詩,合二為一,搖身一變成了一對兒集詩聯。語言精練自不必說,內容雅緻妙趣橫生。

詩酒花茶全佔齊了,清淨古雅的文字裡有個安逸閒適的靈魂。

“品泉茶三口白水,竺仙庵二個山人”

除了集詩聯,楹聯中還有一類是拆字聯,就更有意思了。

因為漢字是象形文字,象形文字的形旁都是老祖宗對事物的記錄,以及對世界的意象。表意的漢字,本身就體現了中華文明的精妙。

漢字的巧,楹聯的妙(下)

清·董棨《太平歡樂圖·杭州泉水》

清代的西湖天竺頂上有座寺院,名為

竺仙庵

。深山古寺,幽篁疏影,寺中有口泉眼,湧泉甘甜清冽。忽一日,兩位世外高人,不知是偶然路過,還是特意尋來。來到寺中,品茶下棋。甘冽的泉水,讓兩位世外高人嘖嘖稱奇。飲後竟聽到了內心兀自的歡喜,天地大美在心中靜定而生。於是要來筆墨紙硯留下墨寶,之後便不知所蹤了。

這幅墨寶,寫得妙趣橫生,被寺廟作為楹聯懸於寺中:

“品泉茶三口白水,竺仙庵二個山人。”

上聯

中的“三口”組合在一起是“品”字,“白水”組合在一起是“泉”字。三口白水,便是品泉(茶)。

下聯

中的“二個”組合在一起是“竺”字,“山人”組合在一起是“仙”字。二個山人就是竺仙(庵)。

楹聯的內容,正是兩位仙人品茶賞景的雅事。

十幾個字,把人物、事件都說明白了,還交代了兩位此行的目的地:竺仙庵。

漢字的巧,楹聯的妙(下)

到底是甘泉引得仙人慕名前來,還是仙人使得古寺千秋萬代?

蔡襄

說:“此泉何以珍,適與真茶遇。在物兩稱絕,於予獨得趣”。甘泉真茶相得益彰,自然會引來仙人。

劉禹錫

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仙人的墨寶,使得深山陋室蓬蓽生輝。

我想,答案都躲進了楹聯中,藏進了文字裡。箇中絕妙,其中精巧,等著後世的我們來發現。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