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行書《留簡帖》,風檣陣馬、風姿超拔!

米芾行書《留簡帖》,風檣陣馬、風姿超拔!

書學博士米南宮,在書史上可以說是牛皮哄哄的人物,他是“宋四書家”(蘇、米、黃、蔡)之一,蘇東坡盛讚其“真、草、隸、篆,如風檣陣馬,沉著痛快”;他平生於書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書為最大。雖然畫跡不傳於世,但書法作品卻有較多留存。南宋以來的著名匯帖中,多數刻其法書,流播之廣泛,影響之深遠,在“北宋四大書家”中,實可首屈一指。康有為曾說:“唐言結構,宋尚意趣。”

意為宋代書法家講求意趣和個性,而米芾在這方面尤其突出,是北宋四大家的傑出代表。米芾習書,自稱“集古字”,雖有人以為笑柄,也有讚美說“天姿轅轢未須誇,集古終能自立家”(王文治)。這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米氏書法成功的來由。根據米芾自述,在聽從蘇東坡學習晉書以前,大致可以看出他受五位唐人的影響最深:顏真卿、歐陽詢、褚遂良、沈傳師、段季展。

米芾有很多特殊的筆法,如“門”字右角的圓轉、豎鉤的陡起以及蟹爪鉤等,都集自顏之行書;外形竦削的體勢,當來自歐字的模仿,並保持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沈傳師的行書面目或與褚遂良相似;米芾大字學段季展,“獨有四面”、“刷字”也許來源於此;褚遂良的用筆最富變化,結體也最為生動,合米芾的脾胃,曾贊其字,“如熟馭陣馬,舉動隨人,而別有一種驕色”。

米芾行書《留簡帖》,風檣陣馬、風姿超拔!

米芾《留簡帖》

米芾的書法中常有側傾的體勢,欲左先右,欲揚先抑,都是為了增加跌宕跳躍的風姿、駿快飛揚的神氣,以幾十年集古字的渾厚功底作前提,故而出於天真自然,絕不矯揉造作。

正因為其風姿超拔的獨有氣質,歷代學其書法的大有人在,但能把握到他對用筆恰到好處這個度的卻寥寥無幾,南宋吳琚無疑是這中間最突出的了。

米芾行書《留簡帖》,風檣陣馬、風姿超拔!

吳琚《行書五段卷》28。7×63。8cm

上海博物館藏(劉靖基捐贈)

米芾行書《留簡帖》,風檣陣馬、風姿超拔!

吳琚《行書五段卷》(區域性)上海博物館藏

吳琚約生於南宋紹興間,卒於慶元間,主要活動於孝宗、光宗和寧宗三朝。父吳益是宋高宗吳皇后弟,母為秦檜長孫女。吳皇后善書法,喜臨《蘭亭》,能仿高宗書法。高宗嘗書《六經》賜國子監刊石,有倦意時,即命吳皇后續書,“人莫能辨”。

米芾行書《留簡帖》,風檣陣馬、風姿超拔!

吳琚《壽父帖》 紙本行草書 22。5×48。7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米芾行書《留簡帖》,風檣陣馬、風姿超拔!

米芾行書《留簡帖》,風檣陣馬、風姿超拔!

米芾行書《留簡帖》,風檣陣馬、風姿超拔!

吳琚少年時從陳傳良問學,乾道九年(1173)特授添差臨安府通判,歷尚書郎,以部使者總淮東軍餉,淳熙十五年知襄陽府。紹熙中至少傅。孝宗崩,光宗以疾不能執喪事,吳琚勸太皇太后不要垂簾而立寧宗。吳琚後歷知鄂州、慶元府、鎮安軍,位至少師,判建康府兼留守,曾出使金國,以信見稱。卒謚忠惠,世稱吳七郡王、汴王。諡忠惠。其著作有《雲壑集》。

吳琚性淡泊好古,工詩詞,尤精翰墨,孝宗常召之論詩作字。擅正、草,工行書,極似米芾,而自有峻峭氣格。《江寧府志》雲:“琚留守建康,近城與東樓平樓下,設維摩榻,酷愛古梅,日臨鍾(繇)、王(羲之)帖。”大字極工。京口(今江蘇鎮江)北固“天下第一江山”墨跡,乃為吳琚所書,今六大字額仍存,佳書為名山增輝。其書法明顯特點是酷似米芾,後人認為南宋著名書法家中,得米襄陽筆墨神韻者,應首推吳琚。

米芾行書《留簡帖》,風檣陣馬、風姿超拔!

《雜詩帖》(選頁) 紙本 26。3×12。5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雜詩帖》,吳琚行書,書前人七言、五言,絕句、律詩不一,詩十四首,詩句多不連貫,該冊九開半共十九紙。此帖雖規規求書形模,但筆筆都不險峻凌厲,而是婉轉柔潤,刻意精緻。

米芾行書《留簡帖》,風檣陣馬、風姿超拔!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