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名家:不能單純地把樸拙叫成醜書,它是一種大巧若拙的能力

有一位書法名家說,現在一些人認為書法家不會寫傳統規範的書體,只會寫醜書,我不贊同這種說法。因為每一個書法名家都是由寫規範書體走過來的,只不過,現在一些人把樸拙的字也叫成了醜書,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樸拙就是大巧若拙,一個人想把字寫得樸拙也是不容易的,它是一個人書寫能力的體現,也就是說,你不具備“製造”樸拙的能力,也就寫不好所謂的醜書。

書法名家:不能單純地把樸拙叫成醜書,它是一種大巧若拙的能力

對於這位書法名家的說法,立即引起了書法愛好者的反對,一些人說,幼兒園的小孩子只要教給它怎麼寫字,他也能寫出所謂樸拙的書法來,這是與生俱來的書法能力。還有人認為,放著好看的字不寫好看,卻要把字寫難看了才說是樸拙,這簡直就是在褻瀆傳統書法,這些書法名家是不配成為書法名家,他們這是要把中國書法帶到哪裡去?

書法名家:不能單純地把樸拙叫成醜書,它是一種大巧若拙的能力

大巧若拙,是《老子》用語,它的原話裡還有“大智若愚,大辯若訥,大音希聲”等,大巧若拙是說,最大的巧妙是隱藏自己,表面上看起來很笨拙,實際上是一種大的巧妙。它是指人在處理問題時的一種巧妙方法,而這種方法表面上看來並不是事物的實際,是表現在境界的處理上。例如一個人在遇到委屈時,它並沒有及時反映出來委屈的事實,而到最後時,對方才知道這個人之所以沒有表明態度,是給了自己面子,人家沒有計較而已。

書法名家:不能單純地把樸拙叫成醜書,它是一種大巧若拙的能力

在書法上的大巧若拙,多指書法在字形的處理上,並沒有按照規範的、傳統的寫法去寫字,而是在字的形狀上、間架結構上表現得很樸拙,它沒有與美去爭辯,甘願以“醜”示人,就像是八月桂花一樣,在其它花朵盛開的春夏季不與它們爭豔,卻開在了深秋季節,並吐著芳香,讓人流連忘返,讚歎不已。

書法名家:不能單純地把樸拙叫成醜書,它是一種大巧若拙的能力

大巧若拙的書法就是書法上的字形看起來很自然、很樸拙,正如遠古與上古時期的書法作品,沒有過多的修飾,沒有嚴謹的筆法要求,只是表現出了字形上的自然之感。自然和樸拙有什麼關係?其實它們都說的是同一個意思,樸,就是樸素,不華麗、不雕飾,拙,就是不靈巧、不乖巧,表現了外形上的那種自然、樸拙的屬性。

書法名家:不能單純地把樸拙叫成醜書,它是一種大巧若拙的能力

書法為什麼要認為大巧若拙就是最高的境界?就字形而言,外表的整齊之美,是人為修飾的結果,黃賓虹認為:“就字來說,大篆外表不齊,而骨子裡有精神,齊在骨子裡。自秦始皇以後,一變而小篆,外表齊了,卻失掉了骨子裡的精神。西漢無波隸,外表亦是不齊,卻有一種內在的美;經王莽之後,東漢時改成了有,又只講外表的整齊。”說的就是篆書在修飾了外表之後,卻失去了骨子裡的美,這與大巧若拙是同一個意思。

書法名家:不能單純地把樸拙叫成醜書,它是一種大巧若拙的能力

書法想要表現樸拙的美,就必須具備以下條件:一是認知上的常識。追求內在美與外表美相統一,這是書法境界的最高要求,但往往漢字想要做到這一點,是極其不容易的,注重了外表,就不能顧及內在,因此人們便把外表的樸拙用來表現內在之美。二是由外表美向樸拙美過渡,實現大巧若拙的書寫方法。書法是由矛盾構成的藝術之美,是哲學文化的集中體現,因此,在字形的外表上要儘量實現矛盾關係的集中表現,例如粗細、疏密、方圓、大小、正側等,使之既統一又和諧。

書法名家:不能單純地把樸拙叫成醜書,它是一種大巧若拙的能力

當然,這位書法名家也認為,寫字也好,書法也罷,每個人都因為認知不同,喜好不同,如果追求把字寫得美觀、好看,寫一手漂亮的字也不是不可以的,這是繼承,也是發展。但對於書法意味的人來說,當然還是要以樸拙的方式來表現出書法精神上的內在之美才是書法的真趣所在。

對於書法的樸拙之美,大家是如何認知的,歡迎發表觀點一起討論。

頂部